迷惘的小羊羔 作品

第236章 祭祀禹王陵

    所以,越國的國君,實際上都承擔著祭祀及守衛禹王陵的任務。

    “嗚嗚——嗚嗚——嗚嗚……”

    悠揚而又充滿肅穆之感的號角聲,嘹亮整個會稽山。

    吳國宿衛們所使用的號角,與一般戰爭時期所使用的號角有所不同。

    這種號角以竹木,皮革,銅角,螺角盡心打造而成,而非普通的獸角。

    這樣的號角屬於國君出行時的儀仗所用,約莫一人高的長度,七尺有餘,需兩名宿衛一前一後,一個肩上扛著,一個後邊吹響。

    號角聲響起之後,身穿冕服,頭戴平天冠的慶忌,便在一眾宿衛大臣的簇擁下,亦步亦趨的下了戎車,徑直登上祭臺。

    慶忌這一回可是嚴格按照周禮的典章制度來辦的。

    國君的冕服不能亂用,所以夏代出現了君王祭祀用的冕服,商代可能已經擁有冕服制度,至周代定製規範、完善。

    冕服等級從高到低分為六種,主要以冕冠上“旒”的數量、長度與衣、裳上裝飾的“章紋”種類、個數等內容相區別。

    但都是黑色上衣配紅色下裳,即所謂的玄衣纁裳!

    而慶忌穿的是鷩冕。

    這種冕服是王祭先公、饗射所用,配七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華蟲、火、宗彝三章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紋,共七章。

    大禹不是吳國的先君,更非慶忌的老祖宗,但架不住大禹治水有功,千百年來,深受世人愛戴。

    慶忌這樣祭祀大禹,其實是沒毛病的。

    “奏樂——”

    當慶忌站在祭臺之上,神色肅穆的時候,負責主持祭祀大典的典客伯噽就一聲宣號。

    早已經準備就緒的樂師,立馬演奏手中的樂器,擊缶的擊缶,敲編鐘的敲編鐘,鼓瑟吹笙,各種樂器都在傾瀉著美妙的音符。

    “起舞——”

    祭臺之下,身著水袖的舞姬頓時出列,配合著音樂,舞動腰肢,一顰一笑之間,都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