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牛二 作品

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 安頓李軒

  可以說,從這裡面出來的作物,最終都將流向民間,而且是無償的,最後還會傳遍世界。

  這世上,還有很多地方吃不飽飯。

  秦墨走一路介紹一路。

  李先兩兄弟見秦墨對這裡如數家珍,便知道,秦墨應該經常來這裡,不僅如此,還肯定參與了這裡面的工作。

  也難怪大乾輸的這麼幹脆利落。

  想想阿嗣,或許是勤政,但是這不是一個皇帝的本分嗎?

  一個好皇帝不僅要勤政,還要合理的安排時間。

  據說秦墨每天就工作兩個時辰,剩下的時間不是休息,便是微服私訪。

  阿嗣一天枯坐六個時辰,大乾朝政還一團糟。

  不知道是輔佐大臣的過錯,還是阿嗣的過錯。

  總之,差遠了。

  “這園子可是幾千人的心血,每年都要提供數以千萬計算的經濟價值,投放到市場,那就不單單是經濟價值了。

  百姓現在已經過了溫飽的階段,曾經的糙米吃的人機極少了。

  現在大家都追究精米,精面,多樣化。

  所以必須滿足大家的日常需要才是。

  這是社會轉變的必經之路。”秦墨說道。

  李軒道:“姐夫老師,我突然悟了!”

  “悟出什麼了?”秦墨笑著問。

  “科學研究也好,作物研究也好,從來就不是閉環,它是面向社會的一環。

  如果社會不需要它,百姓不需要它,那麼研究出來,也是一個廢物。

  如果社會需要它,百姓需要它,這種研究才是有價值的。”

  “你這麼說對,也不對,大眾需要的肯定是好的,大眾用不上的,不一定是不好的。”秦墨道:“就好比戰機,沒有出現的時候,誰想過乘坐飛機航行?

  在未來,那麼戰機普及化,人們的出行方式就多了一種選擇。

  從步行,驢車,牛車,馬車,再到蒸汽機車,內燃機車,汽車,再到現在的飛機,這實際上就是需求的進步。

  就好比現在,大明還在培育的鹽鹼地水稻,它口感不一定好,但是,它可以在關鍵的時候救大家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