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燃素


  坦尼森·法捷耶夫緊緊地盯著正在灼燒中的鐵塊。

  為了研究鋼和鐵的性質,坦尼森在自己的實驗場所修建了一個帶鼓風機的小型熔爐,並申請從政務院的鍊鐵廠中調配了幾名工匠來協助他,一週以來,他已經待這裡無數次地重複這一步驟了,他希望能通過不斷地重複將金屬融化的步驟來獲得某種感悟。坦尼森觀察的對象有各種各樣與鐵相關的金屬,包括生鐵、熟鐵以及領主口中的鋼鐵。

  現在,他所關注的那塊鐵塊,在不斷地灼燒下漸漸地變紅變軟,繼而又慢慢地熔化成一灘火紅的液體流淌出來。

  坦尼森曾經測試過,如果將鐵水不斷地攪拌,在其重新凝固後,其重量比之熔化之前會減少一點點,而重新凝固後的鐵也變成了鐵匠口中的熟鐵,它變得更軟了。坦尼森推斷,重量的減輕說明一定是有什麼東西在攪拌的過程中被分離開了,而且最可能是逸散到空氣中去了,而這種東西極有可能就是讓鐵由硬變軟的關鍵物質。

  事實上,坦尼森從與鐵匠們的交流中知道,將鐵水攪拌讓其重新凝固後性質得以改變這種方式,在他們的行話中被稱為“炒鋼”,但是與將生鐵和熟鐵疊在一起鍛打成鋼的方式相比,“炒鋼”是一個很看運氣的活兒,在絕大部分情況下,生鐵融化成的鐵水會被一炒到底直接變成熟鐵,而不是想要的鋼鐵。所以這方方法並不常用。

  鐵匠們的話讓坦尼森獲得了靈感,這一系列的變化是不是因為那種關鍵的物質在鐵中含量變化所導致的?攪拌鐵水,質量變輕了,生鐵變成熟鐵了,說明這種物質在生鐵中含量較多,而在熟鐵宗含量較少,但將生鐵和熟鐵混合後,又變成鋼了,也就是這種物質被生鐵和熟鐵均攤了,以至於在新的鐵形態中它的含量比生鐵中的含量低,而比熟鐵中的含量要高。

  當然,也有可能不僅僅是一種物質,或者說,不僅僅是一種單質的作用導致的鐵的性質發生了改變。

  “第35次……”坦尼森長吁了一口氣,拿起紙筆記錄這一次觀察的過程,雖然大部分都是些重複的記錄,但他仍然做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