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豬去挖坑 作品

第四百七十七章 人造器官市場的攪局者



            

            

            接下來幾天內,慢性腎炎藥物,抗氧化藥,哮喘藥,降糖藥,消炎藥,超聲血管,仿生無痛注射器,人造血管,以及人工心臟等項目都紛紛立項。

那五款藥物還好說,混在三清所有管線的數十款在研藥物中,不算引人注目,只要穩步地推進臨床試驗就行。

但一口氣拋出的三款醫療器械產品,其中還包括人工心臟,人造血管這種高技術含量的項目,就讓陸庭峰大吃一驚了。

“衛總,您這,這三個項目看起來都很高端啊,恐怕不是短期內能見到成效的。”

陸庭峰看著面前的資料,一臉震驚,話都說不利索了。

“人造血管,人工心臟,這都是最前沿的技術,這您都能搞定,真是太厲害了。”

“呵呵,不全是我的功勞,我只是對此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改進。”

“主要功勞還是在盤古研究院,那邊有不少天才科研人員,跟很多科研機構也都有合作,經常會有一些不錯的技術成果。”

衛康一語帶過,笑著說道:“反正先立項吧,實驗室能搞出來是一回事,能工業化量產又是一回事,能不能把投資的錢都賺回來,就看你們的了。”

“我懂,這個您放心,包在我身上。”陸庭峰也沒多想,一口答應下來。

主要因為這些項目都不是什麼新鮮的事物,在現實中的研究都已經很成熟,不但是有了從0到1的突破,還從1發展到了10,只不過還沒從10發展到100罷了。

其中的人造血管,在上世紀50年代就研製成功,並開始臨床應用,只不過主要製造材料都是滌綸,聚四氟乙烯,聚氨酯(pu)等高分子無機材料。

但迄今為止,這些高分子材料的人造血管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不能滿足臨床應用的高標準。

主要問題就是隻能用於大血管置換手術,無法滿足小口徑人造血管的需求。

此外,pu在體內長期使用後還會發生老化降解和鈣化現象,出現裂紋,甚至全部損壞。

這些主要是外源性植入材料引發免疫系統的攻擊,發生了炎性反應,從而誘發的氧化降解。

除此以外,6毫米以內的小口徑血管的研製一直是國際難題。

小口徑人造血管主要用在心臟搭橋手術上,每年有100萬心臟患者的缺口,屬於高科技高價值的耗材,市場前景非常可觀。

在沒有小口徑人造血管的情況下,病人只能使用自己的血管進行移植,來源非常有限,而且會給人體造成巨大的創傷。

而人造血管越細越貴,8毫米內徑的人造血管15釐米價值4000元,4毫米內徑的就動輒上萬。

國內外對此早有研究,都將目光放在了蠶絲等生物蛋白質材料上,只不過一直都沒有可用的產品問世。

三清的人造血管採用了仿生材料製造,有著與天然血管極為相似的複雜結構,在植入人體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外觀,行為和功能等多方面都會變得與天然血管一樣。

這項技術最主要的突破,就是一種合成蛋白分子,有著同心環的特殊結構,能夠賦予血管極強的彈性和拉昇能力,從而使其能隨著血液的流動而擴張和收縮。

彈性蛋白分子層層堆疊在一起,形成堅實的血管壁,外層則包裹在鞘質結構中,等到植入人體後,這部分結構會逐漸消失,形成高度組織的仿生血管。

如此一來,人造血管就可以安全地存放於無菌袋中,等到移植的時候再使用即可。

至於人工心臟,經過了兩三代的發展,早已應用在臨床治療中。

只不過,市場上普遍使用的人工心臟,已經是十年前的產品了。

心臟重量有900克,是健康人心臟重量的2-3倍。

外部設備更是笨重無比,患者需要揹著一套4公斤重的設備四處活動,包括一個控制器,一套電池等驅動裝置,而且還不能進行體育運動。

因為人工心臟是一個電池供電的泵頭,要從體內外接電源線,可想而知,這一整套設備對患者將帶來多麼重大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