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悅南兮 作品

第四百四十九章 聖上,臣有本奏!

    忠順王作為內務府總管,自有資格參與朝會。

    賈珩皺了皺眉,對忠順王的冷眸以視,不以為意。

    而後,伴隨著內監的淨鞭聲響起,在糾儀御史的盯視下,大約四五十名官員,各分文武之班,在內閣閣臣,軍機大臣的引領下,神情肅穆,手持笏板,進入含元殿,朝見崇平帝。

    含元殿中,樑柱上的銅燈無聲燃著,映照得地板,通明如水,光可鑑人。

    “臣參見聖上。”

    殿中一應官員拱手見禮。

    “眾卿平身。”

    崇平帝端坐在金椅上,神情淡漠,渾厚的聲音響起。

    一片謝恩之聲後,於旁侍立的大明宮內相戴權,尖聲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下方,內閣閣臣開始奏事,楊國昌當先出班,手持玉笏,蒼聲道:“聖上,山東之地再遭凍災,受災之地多達十七處州縣,山東巡撫趙啟,布政使傅國禎,請求蠲免山東受災州縣今歲一半歲賦,此事重大,老臣不敢擅專,懇請聖裁。”

    崇平帝沉默一會兒,道:“允奏。”

    內閣次輔韓癀皺了皺眉,山東河南等地年年遇災,這幾年幾乎都不怎麼繳賦稅。

    待楊國昌回班,工部尚書趙翼出班,陳奏道:“南河總督高斌,昨日遞上奏疏,言淮河河堤因年久失修,而繩堤蛛裂、破敗殘垣,請戶部急撥一百萬兩銀,以作修繕河堤之款,應對夏秋兩汛。”

    陳漢在開封府和青江浦設二河道總督,作為治理黃河、淮河等河道專官,前者稱“總督河南、山東河道提督軍務”,又稱河東總督;後者全稱“總督江南河道提督軍務”,又稱南河總督。

    崇平帝皺了皺眉,思量了一會兒,道:“河堤安危,牽連諸省民生,不可輕忽,允奏。”

    戶部尚書楊國昌皺了皺眉,問道:“去歲夏,戶部剛剛撥付八十萬兩銀子修河堤,如今焉何再要銀款?”

    趙翼解釋道:“楊閣老有所不知,其中五十萬兩為河東總督衙門截留,剩下的三十萬兩,只是修了一段,還差一百萬的份額。”

    楊國昌看了趙翼一眼,蒼聲道:“聖上,今年以來,河道,朝廷當揀選都御史出京巡河,以作不時之需。”

    崇平帝沉吟少頃,道:“允楊卿所奏,都察院揀選人選,報於內閣,巡查河東、江南河道。”

    左都御史許廬拱手應命,這也是都察院每年的常務工作了。

    工部尚書趙翼面色淡漠,心頭不悅。

    這時,內閣閣臣,刑部尚書趙默,出班奏道:“聖上,自崇平七年,四川總督高仲平,湖北巡撫江琦,上疏朝廷,州縣盜賊蜂起,姦凶屢禁不止,給予二省制臺、撫臺衙司以勾決之權,長達八年,微臣請降詔旨,收回二省衙臺臬司勾決之權。“

    對死刑的勾決一直是直屬刑部的司法大權。

    趙默執掌刑部後,一直以來都想收回二省的死刑勾決之權,恢復被封疆大吏侵奪的中樞權力,但對上崇平帝的兩位寵臣封疆,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次為內閣閣臣,第一件事兒就是拿回此權。

    崇平帝思量片刻,問道:“去歲,報備刑部二省清吏司的有多少起勾決案子?比之去年可有減少?”

    畢竟在潛邸時掌管過刑部,對刑名事務可謂輕車熟路。

    趙默面色沉肅,聲如金石,道:“四川二百一十三起,湖北一百七十九起,但臣以為,臬司刑科之官,判罰多畸重之嫌,勾決嫌犯眷屬訴請大理寺之冤獄,達四成之多,這還不算為督撫州縣親民官,設卡攔截、毆阻、恐嚇眷屬之案件,據臣所知,去歲冬,臣聽聞順慶、綏定二府府尹,於村鎮行保甲連坐,對勾決嫌犯眷屬行盯防之法,以攔阻赴京申冤之人。”

    賈珩在下方聽得入神,心緒不定。

    崇平帝面色淡漠,少頃,道:“崇平七年,時值湖北、四川民變多發,行權宜之計,如今當收回二省勾決之權,大理寺卿何在?”

    “臣在。”這時,一位頭髮灰白,著三品文官官服的老者,出班而奏,正是大理寺卿王恕。

    “自大理寺選派精幹之吏赴二省,審讞冤獄,詳核刑科。”崇平帝想了想,沉聲說著:“另擬一份章程,由大理寺每歲夏七月,派幹吏赴諸省定期巡查,梳滯冤獄,以佐秋決。”

    大理寺卿王恕拱手道:“聖上聖明。”

    趙默看著,面色頓了頓,心頭輕嘆。

    這是封疆大吏或直接或授意而判罰的案子,大理寺法吏下去,也只是走走過場,不過,如今收回勾決之權,也算大有收穫了。

    崇平帝旋即看向一旁的吏部尚書,問道:“韓卿,京察大計,進展可還順遂?”

    京察,在京為察,在地方為計。

    內閣次輔,吏部尚書韓癀,忙出班奏道:“諮單訪冊、堂官考語,考成上計,皆有序推行,並無凝滯。”

    “不要影響了部衙政務。”崇平帝說著,看了一眼許廬,問道:“前日,都察院屬官竟有駭人聽聞之舉,堂堂朝廷命官,圍堵主察御史,置朝廷法度於何地?”

    許廬連忙出班請道:“臣管束失當,治下不嚴,還請聖上治罪。”

    崇平帝道:“許卿剛剛履新,於事務還未梳理順遂,何罪之有?吏部、都察院會審,擬定意見,呈報上來罷。”

    “臣謝聖上。”許廬拱手道。

    而在這時,不等其他朝臣奏稟,忠順王爺手持象牙玉笏,蒼老的聲音在含元殿中響起,道:“聖上,臣有本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