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悅南兮 作品

第十三章 議價

    翰墨齋中——

    賈珩道:“世面流行的三國故事,皆是散亂難束,在下書稿,故事情節絕不同於外間,後文之精彩紛呈,尤在開篇之上。”

    劉通沉吟了下,笑道:“關於後文,誰也不知……”

    賈珩笑道:“要不待我將書稿盡數寫出,再予劉老先生一觀?只是那時,能不能在老先生這裡售賣,尚在兩可之間了。”

    劉通不由失笑,道:“今日已是讓老朽歎為觀止,老朽自是相信賈公子的才情。”

    “賈公子欲賈價幾何?”劉通道。

    賈珩道:“劉老先生能給多少?”

    劉通沉吟了下,笑了笑,伸出了四個手指頭。

    賈珩道:“四百兩?”

    劉通不由再次失笑,凝聲道:“四十兩。”

    賈珩皺眉道:“劉老先生,剛才那一回目,如此之多的字,費了好一番功夫,在下就是與人寫條幅、斗方,也能得個一二兩吧。”

    這時代,一兩大致兌換銅錢一千文到一千五百文不等,不同時期,根據銀兩成色以及銅錢的大小,也有波動,不像後世幣值穩定。

    至於物價,一兩銀子可賣三百多斤大米,上好豬肉百斤。

    在賈珩心中,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大概相當於人民幣一千多,四十兩也就是四五萬元,這個價錢買斷一本一百二十回、近六十萬字的書稿,怎麼說呢,明顯有些低了。

    當然,劉通作為生意人,肯定還留了一定的還價空間。

    至於按冊分成,其實不具有可操作性,因為賈珩不可能知道翰墨齋究竟能賣多少冊,他也無法派人監測。

    這時代畢竟是書商在主導圖書印刷、銷售的產業鏈,除卻極少量名家付梓出版,還能談談分成外,大量的作者幾乎都是買斷。

    要不說,文字窮三代,著書毀一生呢?

    寫書之人,多在窮困潦倒中……

    劉通道:“這如何能比,再說賈公子恐怕不知行情,縱是秀才相公的潤筆之資,寫這些也不過一二兩銀子呢。”

    賈珩笑道:“劉老先生,你我不妨坦誠一些,開誠佈公如何?”

    他的心理價位是三百兩,也就是三四十萬元。

    畢竟是四大名著,若是在後世,這種傳世名著,起碼讓他一書實現財務自由。

    “賈公子想要多少呢?”劉通笑了笑道,身為生意人,有時候就喜歡這等你來我往的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