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澤時若 作品

第146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他自然不是真的佩服,然而同朝為官,侯鎖有如此有眼色,張絡自然投桃報李。

    景苑距離建平城並不遠,正在冶監這邊消磨時間的任飛鴻接到快馬傳訊,說工部請她過來議事。

    城中還未將信件看完,任飛鴻便猜到了黃許那邊的意思——如今距離地動的時間還沒過去太久,黃許這個時候請人回京,顯然是為了手頭上的任務,任飛鴻琢磨了一番,自然便想到了景苑當中的丹宮、涅宮。兩處殿宇的規模都不小,尤其是涅宮,乃是天子前些日子新建的,雖說內外都不曾仔細裝飾,但能建得這樣迅速,足以證明,其中大有獨到之處。

    不用人仔細提醒,任飛鴻直接就帶了匠人回程。

    據工部吏員稟報,城牆之所以會壞,其實是因為年久失修,平日裡外表看起來還好,內部實則已經腐朽不堪。

    大周用來砌牆的膠凝劑主要是黏土,天長日久,建平一帶的雨雪又不少,能堅持到現在才壞,已經是平日用心維護的後果。

    任飛鴻道:“下官曾去涅宮問過,據說陛下親自調了一樣膠,名叫水泥,凝固後可以堅愈岩石,或可用在此處。”

    ——聽了任飛鴻的話後,黃許腦子裡浮現出的第一個念頭居然是:“同樣是研究煉丹,為什麼當今陛下的水平就能超過了歷代先祖的總和?”

    每天都被朝中各個大臣惦記無數遍的溫晏然,其實已經沒太多精神去關注工部那邊的情況,她既然打算讓內官們攬權,便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於是將很多事情都扔給池儀等人操心。

    池儀也沒有辜負天子的期待。

    她私下裡早跟張絡商議過:“若是驟然換一個工部尚書,多半還是從世家中選人,尚書一職權重,自得謹慎一些,咱們這些時日便多襄助襄助黃尚書,免得陛下憂心。”

    張絡一聽便知,池儀是在提醒自己,這段時間莫要留下太多值得御史臺彈劾的話柄,於是笑道:“多謝儀姊提點。”又壓低聲音道,“說起來,咱們手下那些小狗崽子們,也確實不成器得很,你我先收拾幾個,免得他們胡鬧過分。”

    他們既然有了準備,下面的小內官們便不敢肆意行事,御史臺留神監察,也沒找到格外過分的地方,便只得罷了,又聽聞池儀跟張絡兩人隔幾日就頂著雪,親自跑去城牆那邊查看情況,不提別的事情,至少對皇帝有著十足的忠心,心裡也難免產生一些敬佩之情來。

    *

    城牆修繕工作進度並不快,倒不是不順利,而是來自涅宮那邊的工匠頗有創新精神,決意要為皇帝修一個最最堅固的城池出來,所以一開始沒法推進得太迅速。

    本來的城牆裡面內部是土、小石頭跟沙子,外部則砌了磚面用來固定,年歲日久,相關的圖紙模糊不全,工匠們先得仔細研究一下原來的構造,才能給出修繕方案來。

    被任飛鴻帶來的年輕小官道:“尚書莫要擔憂,依下官看,大約半年便可修好。”

    黃許聞言,吃了一驚——他本事不怎樣,到底在工部待了那麼些年,基本的經驗跟眼光還是有的,知道以建平城池的規模,哪怕不惜民力物力地趕工,少說也得七八個月才能修成,而且還難以保證質量。

    “建平乃是大周都城,莫要為了一時圖塊,就隨意敷衍。”

    年輕小官昂然道:“下官在景苑時,曾在陛下左右侍奉,親眼見過陛下調製泥膠。”

    黃許恍然。

    ——既然跟皇帝有關,那速度再快,也沒什麼奇怪的地方。

    年輕小官出身寒門,沒太多架子,親自帶著工匠們不斷嘗試新配方,他們都記得,皇帝在做實驗的時候,會不斷更換配料的比例,然後將數據仔細記錄下來,不斷對比,規範作業。

    縱然沒有在現代社會讀過書,但來自現代的科學習慣已然對景苑中人產生了影響,他們開始試著將水泥跟其它物質攪拌在一起,並仔細記下需要的礦石種類跟配料比,準備在研製好後,送至各地,讓其餘受損的城池也按此標準修繕。

    大周的工匠本來走的是經驗流,但這種傳統,隨著溫晏然的到來開始慢慢產生了變化。

    黃許等人還注意到,景苑那邊人所用的量具也與外界不同。

    年輕小官笑:“這些自然也是陛下所制。”

    溫晏然需要做實驗,當然也就需要帶有刻度的各種工具,她本來想讓工匠們自由發揮,可惜少府那邊製作的舊型量具用得不順手,溫晏然便不得不過去給予了全面且細緻的技術指導,讓匠人照著自己給出的形狀,刻度標準,依次製作出了三角板,直尺,圓規等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