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第301章 多事秋


    出發前,她去探望了張佩娘。她面色蒼白,眼圈下有明顯的細粉,隱約透出淡淡青黑,似乎一夜沒睡好。



    程丹若沒有點破,關照兩句便離去。



    張佩娘暗暗鬆口氣,疲憊地倒在馬車中。



    潮溼的空氣帶來泥土的腥味,讓她十分難受。一宿未睡令她頭疼欲裂,只好含枚酸酸的梅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張佩娘怔怔地想著,有一種想逃回家的衝動。



    可她知道不能。



    跟去貴州,本就是她父親的主意。馮四想讓她自行回京,但父親說,戰事不知多久能休,兩人新婚不久,分離並非好事,要求她一同上任。



    她不想去貴州,又窮又苦,馮四也不想帶她去,怕被人知道笑話,可父親堅持如此,他們都不敢違逆,心不甘情不願地應下。



    回家只是說說罷了。



    真要回去,父親肯定會大發雷霆。



    我該怎麼辦?



    張佩娘有些絕望。



    孃家回不去了,婆家也不好待,現在丈夫也拋下她……怎麼會這樣呢?!



    --



    今天依舊是顛簸的一天。



    堵路的石頭已經被搬走,但中途馬車陷入了泥潭,好在還是平安脫困,在傍晚時分到達了清平。



    但清平縣被叛亂的苗民圍攻了……



    清平馬驛未能倖免,被苗民佔據,見到車隊過來時,還用自制的土箭攻擊,被護衛壓制。



    因為戰鬥力與兵器的懸殊,戰鬥只持續了一個時辰就宣告結束。



    兩百苗民被俘。



    從他們口中,謝玄英問出了清平叛亂的始末。



    叛亂的是三家苗寨,他們是聽說白山、黑水兩大土司起義,才決定跟著一起鬧一場的。而理由也非常單純,就是受不了一些當地駐軍的壓迫。



    清平不遠的地方,建有大名鼎鼎的苗疆邊牆。



    邊牆由眾多寨堡構成,每個寨堡都有一定駐軍,其本意是震懾和招撫苗民,教化蠻夷。



    但沿海之地衛所廢弛到什麼程度,朝廷上下都有數,皇帝有意改變,才會命人自行募兵抗倭。



    可苗疆之地鞭長莫及,許多壓迫也就無從治理。



    當地的一些駐軍,驕奢蠻橫,侵佔苗民田地,擄掠苗女。而這一帶的苗寨都是蠻夷長官所,換言之,全是小苗寨,根本沒有水東、水西這樣強勢的土司,因此只能被動挨打。



    直到白、黑叛亂,他們才看到希望,團結了三家苗寨,湊出一支兩千人的隊伍突擊了寨堡。



    諷刺的是,寨堡就是駐兵抓來的苗民修建的,他們對地形十分了解,沒有強行破寨而入,而是選擇在酒中下藥,讓值守的官兵昏睡,然後徒手爬上寨子,打開大門,把裡面的軍官盡數殺死。



    隨後,集結兵力,圍了清平縣。



    貴州只有一線之地,兩邊都是苗民,消息完全傳不出去。若非謝玄英一行人恰好路過,不知道何年何月,朝廷方能知道此事。



    “怎麼辦?”程丹若問謝玄英。



    謝玄英略微思考後,便道:“去清平衛調人,無論多少,先奪回清平再說。此縣於兩州三縣交界之處,位置緊要,絕不能落入苗人之手。”



    又道,“你許是不知,陽明先生在貴州講學傳道,清平便有一王學書院,怕是不少貴州學子都在這裡求學。”



    程丹若道:“你要去我不攔著,可你領兵平叛,是不是……”



    協理軍務的關鍵在於“協助”,這次平叛的主將是韋自行,副將是馮四,謝玄英的工作,更偏向協調衛所,準備糧草,清理軍戶。



    沒有主將的命令,甚至沒有正式上任,越俎代庖平叛,很容易被告狀。



    “傻。”謝玄英白她,“誰說我是去平叛?”



    程丹若:“不然?”



    “我是去練兵。”他說,“有問題嗎?”



    她:“……沒有。”



    領兵不行,要軍令,但練兵就是拉練而已,很合理。



    非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