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玥初柒 作品

第一百四十二章 抵達小沛

    王建國也總算是瞭解到為何秦風這位以速度、奔襲著稱的年輕小將居然會有如此地位。

    整整四夜,所有將士平均每天睡不過五個小時,幾乎是以一條直線摸到了小沛的城外。

    而讓王建國更加震驚的是,他曾經和齊貞二人在徐州這個地界,憑藉安丘和下邳兩個關隘,發起了那個到現在都讓天下人津津樂道的“依山傍水”之戰,從而保住了徐州的獨立地位。

    如果當時率軍的是秦風,只怕徐州早就保不住了。

    到最後的最後,他也沒搞明白,這六萬人到底是怎麼讓秦風搬到這裡的。

    只是與這份神奇等同的是,二人麾下的騎軍傷亡極為慘重。

    主要的傷亡都集中在戰馬身上。

    至少有四萬匹戰馬在長時間跋山涉水的路途中倒斃,成為了兵士的口糧。

    剩下的不足兩萬騎軍的戰馬也幾乎全部失去了戰鬥能力。

    好好的六萬騎兵,徹徹底底變成了步卒。

    除了死去的戰馬作為可以應急的食物以外,缺乏糧草的補給也是秦風和王建國二人所面臨的最嚴峻的考驗。

    原本這二人在豫州的時候指望的是洛陽的糧草供應,到了兗州之後則是依靠著豫州源源不斷輸送的補給才堅持下來。

    而現如今到了徐州,他們的糧草補給線算是徹底斷了。

    所以一路行軍幾乎都是秦風和王建國二人自己想辦法。

    這就是清風過境的另一面,無比血腥的由來了。

    之所以讓青州和冀州兩方都沒有第一時間向幽州求援,源於這一路上他們二人所採取的三光政策。

    這個主意是秦風出的,得到了王建國的首肯。

    普通的小縣,尤其是村落缺乏城牆和兵士,這些散落在沿途的小地方便成了大軍最好的補給之地。

    除了普通的平民百姓和老幼婦孺之外,那些守衛的官兵和官府全被大軍掃蕩了一遍,猶如蝗蟲過境一般。

    還好二人都不是弒殺之人,除了搶東西和必要的震懾之外,他們並沒有額外的大開殺戒,但即便是如此,也把沿途的村落和縣鎮搞的人心惶惶。

    王建國頗有自己當了惡人的覺悟,在路上還給秦風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

    平民百姓這種人,缺乏統一的組織和勇氣,往往看到全副武裝整齊劃一的官兵便會下意識的害怕,往往幾名手持武器的兵士便會讓數百平民老老實實的聽話。

    當他這樣和秦風說話的時候,心裡不禁回想起抗日戰爭時期兩個拿著步槍的鬼子看守數百名中國百姓的時候。

    他心中不禁有些唏噓感嘆。

    感嘆於自己也會有這種以勢壓人的時候。

    各個諸侯,甚至包括小隊自己,都有著各自的正義,但是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誰當家,誰掌控國家的走向,對他們其實並不重要。

    沒有一場戰爭是正義的。

    總之,在敵對勢力發現之前,王建國和秦風二人,總算是風塵僕僕的進入到了徐州的地界,甚至比劉備的詔書還要快上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