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玥初柒 作品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勢

    同樣銷聲匿跡的還有荊州一方。

    他們之間暗地裡又發生了什麼事情,齊貞不得而知,總之整個天下就在這種暴風雨前的寧靜當中,過了半旬光景。

    此時的齊貞和王建國二人,已經回到了洛陽城。

    徐州那邊現如今已經安穩下來,並不需要兩個人再停留在那裡指手畫腳。

    某個風和日麗的一天,當齊貞琢磨著自己寫輪眼的時候,幾個消息幾乎不分先後的傳來。

    所謂於無聲處聽驚雷,這些消息的確讓齊貞有些措手不及。

    就像是多米諾骨牌的連鎖反應,一連串的事件所導致的後果總會讓人感覺世事無常。

    兗州,十八路諸侯會盟最初便在此處。

    刺史劉岱死後,這裡似乎被人遺忘了。

    東邊是冀州,南邊是豫州,北邊是幷州,這裡就成為了公孫瓚的自留地。

    很有意思的事情是過年那時候,洛陽好像沒有對兗州冊封的意思,就任由它空缺在那裡,變成一片無主之地。

    事情起源於豫州將軍張飛出城狩獵,他帶著軍隊一跑,就跑到了兗州的境內。

    兗州邊境縣的守城軍士卻並沒有如預料當中的一樣對張飛大開方便之門,而是將他和他麾下的兵士拒之門外。

    雙方心中都有鬼,那就誰也別說誰。

    原本張飛就此退兵也就沒事了,結果他那個暴脾氣,竟然命大軍攻打縣城。

    在以很少的代價將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小縣打下來之後,張飛卻並沒有停留,把縣丞打了數鞭子,好好教育了一通之後,便帶著兵士揚長而去。

    這是什麼?這是赤裸裸的挑釁。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堪稱蝴蝶效應的經典呈現。

    公孫瓚措辭激烈的對著關羽張飛二人一通數落,大概是說他們不識大體,胡鬧。

    關羽和張飛二人估麼著心裡也有事,不再忍耐,直接發檄文指責公孫瓚自立為王,行近造反。

    這回關羽和張飛就不裝了,大大方方的率領大軍直撲兗州。

    雖然兗州和冀州兩地實際上都是幽州一屬,然而冀州還有個嚴綱當刺史,這兗州他公孫瓚可是鞭長莫及。

    這道檄文算是無理手,其實就是為發兵兗州更加名正言順。

    然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遠在青州的袁紹居然藉此機會趁勢響應,直接把麾下的軍隊向西開往了冀州。

    看樣子公孫瓚和袁紹之間的矛盾,也終於包不住了。

    兗州離的稍微遠一些,公孫瓚姑且可以視而不見,可冀州可是個要命的地方,敢動冀州可算是觸動了公孫瓚的逆鱗。

    於是公孫瓚和袁紹的戰爭,就這樣猝不及防的打起來了。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鳥槍再下,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最後的那杆鳥槍。

    二人之間這場戰爭在冀州打了一個月的光景,雙方可以稱得上精銳盡出,似乎都想畢其功於一役。

    對於袁紹來說,失去了徐州這個有可能成為縱深的大後方,劉虞死後又把他和公孫瓚的矛盾擺上了前臺,冀州就成為了他必須要掌控下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