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玥初柒 作品

第三十二章 半數出潁川

    齊貞隱了寫輪眼,和孔明二人呵呵一笑,回了一禮。

    “既然如此,那不宜耽擱,我們也馬上就要上路了。”齊貞說道。

    “啊?這麼急?”孔伷大驚失色,想不到齊貞二人如此急切的便要離開。

    “是啊,之前我們手中沒有證據,留在貴府也是為個自證清白,既然現在已經一清二白,我們還要馬不停蹄去往徐州勸服陶謙,能少些兵戈,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齊貞開口說道。

    “這……怨我怨我,不如在府上再盤桓兩日,何必如此急迫?”孔伷接著問。

    “此行本想我與諸葛兄一東一西,保徐州和豫州兩地相安無事,怎奈公緒兄似乎無此意,那我二人確實也不便叨擾。”諸葛亮接話道。

    “這……是我的問題。”孔伷三步並作兩步走下,在諸葛亮面前深施一禮,誠懇說道:“願拜諸葛先生為軍師。”

    “不敢當您如此大禮。”諸葛亮趕忙扶起孔伷。

    大禮不敢當,那軍師便敢當了。

    齊貞走在去往潁川的路上,心裡還琢磨著為啥古人都喜歡客套,就必須你客氣過來,我客氣回去,這一個東西你要不是三讓兩讓都不好意思揣進自己的兜裡。

    比如說劉備三讓徐州。

    好吧,就說徐州當時是個燙手的山芋,劉備估麼著接過來自己也知道守不住,可他轉手想把徐州送給呂布和陳宮的時候,那兩個人還是對徐州很眼紅的,結果陳宮還是再三推辭不肯鳩佔鵲巢,但偏偏非得在劉備討伐袁術的時候,又來了一手背後偷襲,硬是把劉備趕到了小沛。

    所以說這些古人的腦回路有時候齊貞還真是看不太懂,咋地,你白給我的我不能要,必須要靠我自己的實力搶過來心裡才踏實?

    想著總算是給諸葛亮放在豫州城裡安定下來,齊貞也就算放心了。

    他自然是不能真的如諸葛亮所言,之身前往徐州,人家陶謙治下清明,人也不錯,何必去打擾這麼個仁義之士。

    他此行的目的地是潁川,準確的說是陽翟。

    那裡有個人,是齊貞無論如何也要爭取過來的。

    如果說諸葛亮是名義上的三國第一謀士,那這個人就是實際上的三國第一謀士。

    只不過因為其英年早逝,享年僅38歲,所以才讓諸葛在三國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大放異彩。

    有人傳說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所以諸葛亮才一直隱居,直到他病逝之後,諸葛亮才出山定天下。

    這個人也便是黃月英所言,豫州的“那個人”。

    如果他在,則諸葛亮的光芒也要被他所掩蓋。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毛主席曾經評價過他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這也是齊貞之所以選擇豫州作為十八路諸侯會盟前最後一個落腳地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