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之葉 作品

第二十一章.鐵鑰弟子

    那女子有些不理解地看向方勉,過了好一會,才道:“謝謝師兄。”

    “明天記得來拿。”方勉只開口道。

    “知道了。”連忙匆匆去了。

    等那女子走了,麻師兄才憤憤地朝門外瞅了一眼:“這年頭,鐵鑰弟子真是一屆比一屆醜!”

    “都什麼玩意兒!?”

    方勉聞言只是一臉好笑。

    ……

    方勉翻看這本《虎吼槍訣》,發現這武訣與方勉之前練的功法又有不同。

    比如這本《虎吼槍訣》,需要練的有呼吸法、樁功還有槍法。

    看起來有點像是前世道家所說的“內外雙修”。

    這部《虎吼槍訣》,缺失的部分其實不多,只不過是呼吸法和樁功都缺了一些口訣,還有幾個動作圖有殘缺。

    方勉只得搖了搖頭,問道:“麻師兄,這裡有紙筆麼?”

    “左邊櫃子裡。”麻師兄頭也不抬地道。

    方勉直接取來紙筆。

    補全這部槍訣……其實還挺容易的,至少比起補全《升靈訣》來,是容易太多了。

    因為方勉只看一遍,就知道這部槍訣的作者大概是個什麼意圖了。

    《中庸》中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大概意思是說:處於忘掉了喜怒哀樂的寧靜祥和的心態中,叫做‘中’;做任何事情都抱著這種心態,叫做‘和’;‘中’是天下之本,而‘和’是天下最高的道。所以他能讓天地各司其職,萬物自然生長。

    所以懂得了作者的意圖,靜下心來,讓一本書恢復它本來面貌,有什麼難的呢?

    因此方勉提筆便寫了起來,不一會兒,就補全完了。

    只是方勉看了一遍,發現這本槍訣的殺氣實在重了些,於是在下方又補充了一段。

    同樣出自於《莊子·達生》的小故事:

    孔子至楚國,於林中見一老者用竹竿捕蟬,簡單得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

    孔子問道:“你的手也太巧了,有門道嗎?”

    老人答道:“當然有門道。我身子站定,就像是殘枯的樹枝,我舉杆的手臂,就像是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地之大,萬物之多,我一心只留意蟬,心中沒有多餘的雜念,絕不因為萬物而改變對蟬的專注,為什麼不能成功呢?”

    方勉最後評註道:用殺氣來掩蓋內心的負面情緒,終究落了下乘,似捕蟬老者,守一,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