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弄沫 作品

第97章 東風建築

六月十四號,也就是週六,距離上次開會討論分工已經過去將近十天了,軋鋼廠的工作緊張而有序的進行著。

谷維潔接手了工程處,也開始正式主理居民區項目。

這週一,在廠廣播站的宣傳下,包括廠報以及公告欄、宣傳欄的配合下,廠裡關於居民區項目下達了一項通知。

相比於李學武所說的那麼極端和針對,谷維潔在協調廠長楊鳳山,以及其他幾位領導後製定的居民區項目勞動和分配方案出爐了。

李學武看了簡報,可以說很溫和,也很有政策性,考慮的也很全面。

跟他抽屜裡鎖著的方案也是差不了多少,可能在細節上有些出入,但整體方向上是一致的,畢竟是他給谷維潔出的主意嘛。

居民區項目義務勞動人員招募限定了幾個條件:青壯年、非正式工、非臨時工,且家庭信息屬於急需解決住房問題嚴重性排前百分之二十的工人子女才能應徵。

從事義務勞動時也不像是以前的一盤散沙了,將會在徵集結束後,組成勞動隊、勞動組的形式進行管理。

勞動工分會按照當日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進行計算,統一管理,統一排名。

關於居民區一期三棟住房面積,以及相關的圖紙改定也被告知給工人。

同時下達的分配方案裡,結合勞動積分、家庭人員總數、受災困難程度,以及特殊捐款積分制定了公平合理的百分比係數計算公式,公平合理,多少一目瞭然。

這份方案裡最有爭議的可能也就是那份特殊捐款積分制度了。

特殊捐款按照名額制度,按照受災困難程度排名表,按百分比分成了幾個段,每段最多能捐多少人,每戶最多能捐多少。

最大程度保證了最困難職工的住房需要,也能在緩步空間內,籌措二期居民樓所需資金。

方案公佈的當天晚上,排名靠前的那些職工家裡就去人了,就是去買那個名額。

賣了那個名額,他們的排名積分還在那,但備不住後面的超過他們,最前面的理論上不會出現分不著房子的問題,每一階段都是如此。

但同時也失去了子女的一個進廠機會,現在工作這麼難找,都很猶豫。

他們猶豫,收名額的人不敢猶豫,前百分之一是一個檔,六十五戶人家,只給了十二個名額。

百分之三是一個檔,只有二十六個名額。

依次類推,截止三棟樓滿員分配,共有一百零一個正式工名額。

每個檔段的戶只有一個名額,六十五戶,先交錢的十二戶就算截止了,第十三戶都不行。

而第一檔的想去第二檔交錢也不行,所以收名額的也是把錢帶著當天晚上買了名額當天晚上就得去交錢。

這種分配模式已經很公平了,沒有錢的,最急需住房的並沒有受到影響。

而後一百零一戶可以等二期建成,到時候他們就是最靠前的了,到時候他們的住房是一定能夠保證的。

三棟樓,五百零四戶,三棟樓一期,一期能給二期提供二十多萬元的資金。

谷維潔帶著工程處的人找設計師連夜改方案,改交付標準,把義務勞動隊的人力都核算進去,每平米的成本下降到了二十五塊錢。

也就是說建一棟居民樓的成本壓縮到了九萬四千五百元。

這個錢數就已經是最低的了,谷維潔有了一期給籌集的二十萬兩千元,二期的缺口只有八萬一千五百元了。

這八萬多塊錢穀維潔也想了,一期建成還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三個月李懷德那邊的項目怎麼都能產生盈利了。

八萬塊,三個月,這點要是都湊不齊的話,那李懷德也甭弄什麼項目了,趁早黃攤子了。

每一期都能給下一期籌備二十萬,每一期都有八萬多的缺口,谷維潔的壓力瞬間減輕。

包括工人在內,是有關於這種捐款方案的議論,但每一期的後尾就是下一期的前端,他們反對的力度不大。

如果不是靠前的,對房子的需求不大,反對力度一樣也是不大。

工程處的公告也說了,當前建設的房屋只是保障型房屋,面積就是小了些,如果以後的資金壓力減輕,籌集資金的能力增加,相應的面積也會增加。

現在的情況就是,誰著急誰住,現在住了以後就沒有了。

捐款住房也是,多花錢,先住房子,還白給一個進廠名額,花錢自然有花錢的道理。

所以方案一出來,贊成的多,反對的少。

至於贊成多的原因,李學武他們私下裡也當笑話說了,都說谷副書記得去紀監感謝一下鄧副廠長。

要不是鄧副廠長拼了命的禍害居民區項目,廠裡工人也不會對這個項目的期望值抬的那麼高,容忍度卻是降的這麼低了。

現在大家都盼著分房子,誰敢在這裡面搗亂,怕不是要挨捶。

反對的聲音迅速被贊成和支持的聲音壓了下去,居民區項目也得以快速恢復建設,所有的建築工人全都被集中在了一期的三棟樓工地上,建築速度自然有所提升。

依著大家夥兒的估測,說是三個月的建設工期,照這麼幹,許是一個多月都用不了。

京城鍊鋼廠第三建築隊被清退出場,施工費用被谷維潔給扣下了,讓京城鍊鋼廠就他們施工隊搞小動作的事給個說法,不然別想要錢。

給個屁的說法啊,明明都抓人了,還有啥說法,就是明著耍無賴不給錢了唄。

在這一點上,女人的優勢發揮了出來,對方還真就不敢跟谷維潔呲牙。

包括楊元松以及楊鳳山在內就工程處和居民區項目交給谷維潔以後發生的變化都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馮道宗更是週末都沒休息,看見谷維潔這邊打開局面,他也是回了部裡,週三來的通知,三個月的工程款下來了。

這回廠裡可真是熱鬧了,谷維潔手裡管著宣傳處,你就說這周宣傳啥吧。

李學武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居民區建築工地上,耳邊都能聽見建築工地上施工的“噹噹”聲。

有了秩序,有了資金,有了工人,這建築工地上自然紅火。

李學武回頭看了沙發上坐著的竇耀祖一眼,笑著問道:“不去工地上看著嘛?”

“呵呵,有人盯著呢,我現在不老盯著一處,活兒多”

竇耀祖還是那副憨厚老實的面孔,日常戶外勞動曬的黝黑的臉上全是時光的印記——褶子。

坐在李學武的辦公室裡,他總覺得有些壓力,也許是李學武的辦公桌比較高,沙發比較低,看向那邊的時候得微微抬起頭。

也有可能是李學武辦公桌背後牆上的掛畫,將李學武的辦公桌位置顯得很是莊重威嚴。

一副晚秋萬里長城圖,紅色的背景映襯著長城的雄偉壯觀。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長城的關隘和臺階,以及周圍壯麗的景色,不就是代表了不斷進步嘛。

李學武也是欣喜地看到竇耀祖的進步,至少他能從勞動者的身份慢慢適應管理者的身份。

上次見他的時候還配上了小助理,這次見著他的時候,竇耀祖的建築隊已經拿下了軋鋼廠居民區項目的建築合同。

李學武並沒有替他在谷維潔的面前說話,他也沒求到李學武這裡來,只是老老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在核查居民區項目施工單位的時候,谷維潔就發現了這一家不算是很有實力,甚至成立的時間都不長的建築單位在其中。

仔細看了相關的材料,又實際考察了項目的施工情況,通過項目負責人約了竇耀祖談話。

當天約的時候是晚上八點多,但輪到他談的時候都已經快凌晨了。

一起談的有好幾家,竇耀祖的東風建築是最後一家。

為了方便管理,也為了加快施工進度,谷維潔跟以前用的這些單位談了一下,問了他們節約成本的想法,以及合理調配義務勞動隊的問題。

先前進去談的人大晚上的被叫來談話就已經很不滿意了,再聽說軋鋼廠的要求這麼多,還要壓縮施工工人的成本,一聽就不願意了。

他們都是正經單位的,有正式的工人,不幹活也得給發那麼多錢,難道還能放著自己的人不用,減少建築資金來用軋鋼廠的人?

所以當竇耀祖看著一個個單位的負責人滿臉陰沉的離開後他被叫進去談話還有些膽怯和緊張。

但當聽了谷維潔的要求後,竇耀祖並沒有太過於在意,因為他的施工隊很靈活,幹活,有錢,不幹活,沒錢。

而且就算是特別核心的那些老工人,也是一樣的待遇,不幹活就是沒有錢。

這個時候,滿四九城的算,大的工程隊,能接著活的,也就竇耀祖這裡了。

他的情況太特殊了,所有的活都是李學武給安排的,只要看好設計圖紙,安排好工人就行。

就連單位名稱都是李學武給起的,要不是為了核算方便,也不會弄了這麼個單位出來。

還是街道里的小單位,怕不是王主任那邊都不知道這個小小的工程隊接了這麼多的大工程。

谷維潔說的壓縮成本、使用軋鋼廠義務勞動隊做基礎力工等等要求,在竇耀祖這邊都得到了很滿意的回覆。

唯一的難題就是竇耀祖這邊有沒有專業的人員保障居民樓的施工質量。

這個問題還是李學武幫著他解決的,雖然他手裡有老工人,都是以前搞園林古建築的,但現在的大樓施工還是很複雜的。

當谷維潔跟他要相關材料的時候,竇耀祖直接給了她十多個人的個人資料,全是工程兵退伍或者轉業的人員。

這些年退伍和轉業人員的安置問題日益嚴峻,尤其是農村戶口的,有很大的可能是無法上城市戶口的,只能回鄉務農。

因為李學武給左傑安排了工作,說是隻能寫信的左傑還是在看過俱樂部,同婁姐談過以後,當天晚上給他爸打了電話。

他爸聽了他的話倒是沒有責怪他打了電話,而是詳細問詢了關於李學武的情況,問了俱樂部性質以及他具體工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