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胖A 作品

第六百七十五章 下游廠家

這家公司雖然輝煌被維創系的企業所掩蓋,但實際上,卻是內地改開後第一家中外合資的電子類企業。

1979年,香江生產黑白電視機為主業的港華電子跟粵東省華僑農場簽署了合作協議,由華僑農場集體出資和出人,而港華電子公司則是出技術和設備,合作成立一家電視機組裝工廠。

因為港華電子公司的本錢比較小,也沒有什麼核心技術,主要是靠著工人用螺絲刀來組裝電視機。

這種非常落後和原始的加工方式,卻是依靠著低人工成本,所以,能夠比歐美日等等國家生產的產品,更具備性價比優勢。

高端產品自然是不行,但是走低端產品打價格戰,卻是擁有巨大的優勢的。

也正是因此,港華電子的老闆凌中翹漸漸的崛起,成為了香江80年代有名氣的電視機大王。

到了80年代末,是該公司最輝煌時期,年生產200萬臺電視機和80萬臺收音機,在電子工業界也堪稱是一號人物。

當然了,後來港華公司最值錢的資產光明電子廠改制成了康佳公司,並且,完成了上市。

華僑農場改制而成的華僑城是大股東,而港華電子公司則是二股東。

後來,港華電子逐步甩賣了康佳的原始股套利,漸漸的也就淡出了製造業。而對於華僑城而言,地產才是其最重要的業務,康佳也就越來越得不到重視。

後來,康佳發展不好,主要就是因為大股東跟康佳利益不一致。

康佳是製造業的,但對於大股東華僑城而言,把工廠拆遷開發地產,才能獲得更高的利潤。

這樣不專注於製造,當然使得康佳後來漸漸的從彩電霸主的位置一路下降。

劉焱早就認識凌中翹,因為,兩人都是港商,也經常進行聯絡。

而且,之前劉焱也給過港華電子一些街機顯示器的訂單,雖然訂單不多,僅有首批一萬臺街機27英寸Crt屏幕的訂單。但是單價卻比較高,500美元一套,每套Crt顯示屏的利潤就大約有100美元,幾乎等於是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