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小胖A 作品

第六百四十一章 撿漏羊毛

作為資本主義國家,東瀛在二戰以前就已經有了資本市場,但並不對外開放,而且,更多是以發行債券為主。從民治維新時代開始,東瀛就通過不斷的從國內外發行債券的方式,來獲得國家經濟開發和對外戰爭的經費。

因為,東瀛的對外擴張,從來都是全民參與的,並且,統治者是充分宣傳,他們的錢是拿來幹什麼,投資這些債券的平民都是知道,自己就是鼓勵和投資戰爭。戰後一堆人一廂情願是給東瀛人洗白,認為發動戰爭是一個國家統治者和陰謀家的罪惡,跟國民無關?這真是放他n的狗屁了!

二戰結束之後,東瀛在美國的深刻改造下,確實對其國家進行了相當徹底和成功的和平改造。東瀛的資本市場,也從以前單純的債券市場為主,轉型到股票融資漸成主流的市場。

目前,東瀛主要有8家證券交易所,分別位於東京、大阪、名古屋、京都、廣島、福岡、新瀉、札幌。其中東京、大阪分別是全國和關西地區的中心性市場,二者的交易額合計佔全國交易所的90%以上。

為了儘可能地將股票交易集中到交易所,1961年10月東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個證券交易所分別設立了市場第二部。市場第二部的上市條件比第一部略低。原則上新股票先在市場第二部交易,一年後如果滿足第一部上市條件才進入第一部進行交易。同時在第一部上市的股票如果其條件降至一定水平以下,且在一年寬限期內仍未滿足第一部的條件,就要被重新指定在第二部交易。

除了市場第一部250種大宗股票仍採用公開喊價方式成交外,市場第一部其餘股票和第二部的全部股票都採用電子計算機交易,東京證交所還將上市股票分為3類:

1類和2類為國內股票,其中1類股票的掛牌條件高於2類;3類為外國股票。

也正是因為,從70年代開始,東瀛的金融市場加大了對外開放進程,並且,東京交易所設立了外國企業上市的第三部,這進一步對國際資本收割東瀛經濟,提供了巨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