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劍仙 作品

第541 我單純只是不想被偷......(求訂閱~月票~)

那麼多音樂廳負責人手裡都揮舞著鈔票,打算給自己來點狠的。

而教科文組織給與的“贊助”也很快就落實了。

實際上,對教科文組織來說,李少傑這邊的大動作,還真不耗費自己什麼資源,而且,可以很好的進行世界範圍的人文活動,基本上就是個“何樂而不為”的狀態。

基本上也就是李少傑彙報一個具體的操作模式,然後大佬打幾個電話搖人,給聯繫一下,也沒做什麼更多的舉動。

人情的盡頭總是搖人。

很快,在資金的助力下,以及多方面的幫助下。

新團隊便拉了起來。

畢竟。

只要立意是好的,活動是可行的,成本與風險可控,並且能帶來巨大的聲望價值。

很少有人會拒絕。

甚至可以說,這種事兒找上門,那就是天上掉餡餅。

聽到了具體內容後,基本沒人猶豫。

這不是誇張。

甚至於這些人的態度清一色的覺得,拒絕的人,那很可能腦子多少摻點泔水。

與此同時,各方排練抓的便更緊了。

日子一晃而過,轉眼間便又是半年。

半年又半年,這個半年說句實話,工作任務堪堪開展。

相對於以往的進展神速,這種速度似乎顯得有些慢。

但這都是錯覺。

如此巨大的體量,幾乎業界內頂尖力量動員了相當一部分的情況下,這種進展速度那都已經可以說是奇蹟了。

別的不說。

單單是租借世界範圍內的各地名勝古蹟,歷史遺蹟等國家級觀光景點,半年之內能選定完成,租借完成,這都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並且,涉及到的樂團也實在是太多了。

李少傑還真就是親力親為。

內容的設定也十分的豐滿。

但換而言之那就是工作壓力呈幾何倍數的攀升。

比如,在德國。

選擇的自然是柏林愛樂樂團。

至於地點,則是呂貝克漢薩古城。

誠然,這裡不是一個演奏的好地方,更不適合大型樂團的演奏。

這裡的聲學條件幾乎為0。

因為要演奏,基本只能在外部,要麼就將樂團拆分進內部,才不至於變得擁擠。

甚至於李少傑覺得,可能在音響效果的錄製上,還是選用音樂廳,只在這些地方拍視頻算了。

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現場實音。

可能效果不是那麼完美,但以李少傑對聲音的敏感,以及對樂團的駕馭能力,不少人仍然對李少傑信心十足。

畢竟。

這顆來自12世紀的明珠,在人文上的意義,要遠比純粹的音響效果來的更重要。

傳播世界大同的人文思想才是本次動作的宗旨,也是教科文組織願意支持的理由與原因。

燈塔在這方面無疑是極其吃虧的。

因為什麼傑哥不想說,但大家都懂。

看一眼隔壁的希臘。

雖然樂團水準可能趕不上燈塔。

但人家有帕特農神廟。

這感覺大概就是.

“我們有波士頓交響!”

“我們有帕特農神廟。”

“我們有芝加哥交響!”

“我們有帕特農神廟。”

“我們有紐約愛樂!!!”

“我們有帕特農神廟。”

“你tm能不能不要提帕特農神廟!!”

“.我們有赫菲斯托斯神廟,有奧林匹亞宙斯神廟,哦他們屬於偉大的雅典衛城。”

“.”

像是帕特農神廟這種古建築遺址,與圓明園很類似。

受到過損毀,是人文一大創傷,忠實的記錄了人類如何用野蠻去玷汙文明。

但到現在,依然算得上精妙的回聲音響效果,也向人闡述了,什麼叫做人類文明的智慧。

當然,不止這麼簡單。

最舒服的或許當屬意呆利的大兄弟們。

有著全世界最優秀的古典音樂水準之餘,人家還有古羅馬角鬥場。

這基本就是雙倍的快樂了。

當然,摻一點“私貨”那也是不可避免的。

此時不搞事情,什麼時候搞?

最快樂的還屬國內。

最終匯聚世界的地點,在故宮。

或者說,是在太和殿。

威嚴古樸,端莊大氣的太和殿,場地極大。

用以安排全世界各樂團以及演唱家們進行一個史上最強演出,做一個史上最強的場地。

那絕對是最合適的。

而且多少能找回點歷史巔峰的感覺了。

至於這地方過大,人過多,到底能不能看得清指揮

這個無所謂的。

因為李少傑壓根沒打算真就按照音樂廳的規格與細膩度去進行如此之大範圍的指揮。

這不現實。

而且也屬實沒必要。

放在室內的單個交響樂團的話,表現的是你指揮家個人的獨特魅力,以及不同樂團不同的表演風格。

但如果放在真正宏觀的尺度上,這些東西是需要有所轉變的。

在李少傑的排練下,單個交響樂團,在不同的表演風格,不同的音響條件下,李少傑針對性的做出了不同的細微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