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554章 遼王使者 國民等級

 

他們三人用眼神相互碰撞,鄭王王仲策開口吩咐道:“你們把使者帶到會客廳。”

 

他們三人百忙之中,能聚集在一起。

 

就是為了會見,遼王派來的使者。

 

他們三位王爺合力建造金蘭城,這座城的建造速度很快。

 

金蘭城城處在金蘭半島的南端。

 

沒有驚動已經腐朽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但在非洲南方建國的遼王李青木,卻能瞭解到他們到來的消息。

 

遼國境內,發現了一座巨大的金礦。

 

遼國每天都有運送黃金的貨輪,前往大華換取包括糧食在內的商品。

 

這些商隊往來大華非常頻繁,他們只要眼睛不瞎,就能看到金蘭城。

 

遼王李青木瞭解到這個消息,他立刻派遣心腹與金蘭城取得聯繫。

 

他們達成共識之後,遼王立刻派遣官員前來金蘭城,達成更加深入的合作。

 

………………………………

 

三位王爺來到金蘭城會客廳,他們帶著麾下的官員,圍坐成一個正方形。

 

每一位王爺,佔據正方形的一個邊,另一個空座位給遼王派來的人,以示尊重。

 

遼國禮部尚書杜崇光,他帶著遼王李青木安排的任務,來到金蘭城。

 

他從碼頭登陸之後,就一直在關注金蘭城的各種細節。

 

金蘭城的人口,沒有大遼城多。

 

但金蘭城的煙筒要比大遼城多很多,看著工業就很發達。

 

杜崇光就是有些奇怪,煙筒冒出來的煙,為什麼這麼淡?

 

等到他走進金蘭城,這才注意到,很多的蒸汽機在燒著木炭。

 

杜崇光看到這種情況,他覺得這是在暴殄天物。

 

木炭可是極其珍貴的資源,這些人竟拿來燒鍋爐。

 

他在官員的引領下,來到金蘭城的會客廳。

 

他看到四道長桌,擺成一個正方形,立刻找準了自己的位置。

 

杜崇光看著三位穿著蟒袍的王爺,他略微欠身行禮道:“遼國禮部尚書杜崇光,拜見鄭王、晉王、閩王。



外臣代表遼王,送上誠摯的祝福。”

 

閩王張瑜亮開口說道:“你不用太拘謹,坐下談事情。

 

我當年和遼王李青木一起共過事。

 

他是一個很乾脆的人,希望你也能乾脆一些。”

 

杜崇光看到這種情況,他的鬢角微微見汗。

 

他的地位比三位王爺稍低一些,想要為遼國獲取更大的利益,這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杜崇光也沒有經歷過,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他一時都拿不定主意,從哪個方向入手?

 

杜崇光只能先商談一定會通過的條款。

 

例如各國互相承認貨幣,價值以含金量和含銀量進行換算。

 

允許民間商人,前往各國互相貿易。

 

各國之間互相尊重法律,在哪國犯法,就由哪國審判。

 

類似這種條款,一條條的達成。

 

晉王李鳳鳴輕咳一聲,道:“杜先生,這些事情你與本王的下屬商議就可以。

 

這些條約的細節,就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

 

杜崇光面帶歉意的說道:“晉王,外臣做事有些磨嘰了,我會盡量說框架性的條款。”

 

他道完歉之後,也琢磨出來做事的度。

 

他與這三國的君主,只需要定下框架,至於條約的細節,應該與和他同級別的官員商談。

 

他們都處在同一級別,也不像現在這樣,根本放不開手腳。

 

杜崇光與三位王爺,確立好四國建交的相關條款。

 

他們達成大部分共識,杜崇光這才說道:“三位王爺,我們四國之間可以有很多互補的地方。

 

我們遼國盛產很多礦產,特別是有著龐大的金礦。

 

遼王希望可以用黃金,採購你們這裡的糧食。”

 

遼國地處非洲最南端,整體較為乾旱缺水,農業不算太發達。

 

隨著國民和奴隸的增多,現在糧食還能勉強供應,今後幾年就必須外購糧食。

 

遼國解決糧食短缺的方法,其一是繼續向北擴張國土,佔據更多的耕地。

 

這個辦法能一勞永逸解決問題,但耗費的時間極長。

 

其二是外購糧食,之前的選擇就是大華南洋,現在有距離更近的選擇。

 

鄭王王仲策聽到這個消息,他非常的高興。

 

他們來到金蘭城,已經有一段時間。

 

移民開墾了大量的荒地,這些地的產量能預估出來。

 

鄭國的糧食,今後肯定會堆滿倉庫。

 

他正愁怎麼消耗多餘的糧食,遼王就派使者採購糧食。

 

鄭王王仲策開心的說道:“我們鄭國沒有問題,糧食豐收就會出售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