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368章 海外遺民不可棄

    冒襄官小位卑,但筆桿子強大,特別能說。

    他現在站出來,應該是支持自己的說法。

    “陛下,微臣冒襄,吏部員外郎,《儒家》報社主編。

    當年春秋戰國時期,有數十個國家。

    但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周人。

    齊國人是周人,晉國人是周人,秦國人也是周人。

    為什麼?因為這些人的文化源頭和血脈源頭都一樣。

    他們只是一條大河分出來的支流,而不是兩條互不相干的河流。

    漢人的分辨,不應該以戶籍和所在地域劃分。

    應該以文化認同,作為主要的劃分標準,並輔以血脈。

    黃大人剛才說的很正確,我們國家的將士,不能為夷狄賣命。

    他們必須認可自己是漢人,我們才能出兵作戰。

    微臣認為,不需要過分的強調,他們有沒有大華的國籍。

    只要是認同華夏文化,認同炎黃始祖,我們就應該出兵幫助這些人復仇。

    各位親王海外建國之後,他們和國民就不再屬於大華人,但他們都屬於漢人。

    微臣認為,我們應該出兵。

    要讓那些蠻夷清楚的認識到,得罪漢人的下場。”

    黃文羲臉色脹紅,他氣的身體都在發抖。

    本以為這是友軍,沒想到冒襄在他背後狠狠的插了一刀。

    黃文羲在心中暗罵道:“叛徒、小人,擅長投機的小人。

    我們這些君子,與這人為伍,感到了恥辱。”

    唐德峰聽明白這些官員的爭論。

    當他聽到冒襄的說法之後。

    唐德峰雙手捧著祖廟頒發的身份牌。

    他大聲喊道:“我是漢人,這是祖廟頒發的身份牌。

    我家從小就學習華夏的文化,學習漢語。

    我們所有人的文化傳承都沒有丟,我現在還能流利的說出官話和閩南方言。”

    唐德峰用官話說完這句話,他又切換成閩南方言,說著一些閩南當地的文化傳承。

    

    “媽祖保佑,我們都是純粹的漢人。”

    王仲策看到局勢發展到現在,他已經看清楚現在的局勢。

    唐德峰的出現,背後肯定有陛下在推動。

    陛下現在還沒有表露出他的態度。

    不表露態度,那就已經是在表明態度。

    王仲策突然想到,唐德峰是爪哇島人。

    他這段時間,高頻地聽到這個地方。

    爪哇島,這是橡膠的生產地。

    獲得大量的橡膠,才能保證蒸汽機的穩定性。

    這樣才能實現陛下的規劃,建設聯通主要城池的鐵路網。

    王仲策想到這裡,他就已經想明白了一切。

    他立刻站出來說道:“陛下,微臣認為我們應該復仇。

    對付對我們有敵意的夷狄,必須要狠狠的教訓他們。

    我們只有展示出自己的強大,才能有效震懾潛在的敵人。

    爪哇島只是一個島嶼,不需要動用大量的陸軍。

    只需要海軍和少量陸軍行動,就能達成我們的目的。

    不出動陸軍,對錢財耗費不大,也不會影響國內的穩定。

    我國的海疆非常安全,讓海軍出動完全沒有問題。

    海軍每年耗費那麼多軍費,也應該展示出他們的能力。”

    文官看到首相王仲策,已經支持出兵。

    反戰派認為現在大勢已去,沒有人在出言反對。

    贊成出兵的文官,漸漸佔據了上風。

    蘇河看到這種情況,他露出了笑容。

    這次他隱於幕後,讓這些文官因為利益不一致,互相之間鬥爭。

    最終想要謀取利益的官員,親自下場做鬥爭。

    一旦文官們開始鬥爭,他們就不能擰成一股繩。

    蘇河看得很清楚,主戰派和反戰派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根據各自的利益靈活變動。

    除了一些固執己見的人,這次主戰派的文官,大部分是東南沿海出身的官員。

    反戰派官員,大部分是內陸出身的官員。

    他們的選擇很簡單,就是利益不同。

    海軍打下爪哇島,東南沿海地區的人,能貿賺取大量的利益。

    這個地區的官員,就會支持對他們有利的政策,反之亦然。

    蘇河看到文武官員們都站好隊,局勢已經明朗之後。

    他這才說出自己的意見。

    “海外遺民不可棄!

    唐德峰,朕會為你們主持公道。”

    蘇河這句話一出,皇極殿的官員,都已經明白皇帝陛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