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249章 大明應對 下

    只要各地勤王大軍到來,我們在京城與黃衣賊決戰,最終勝利的一定是我們。

    但現在黃衣賊兵分兩路,大同鎮的邊軍,不能讓他們來順天府,讓他們在宣府抵擋黃衣賊。”

    崇禎皇帝聽著溫體仁的建議,立刻同意。

    黃衣賊兵分兩路,大明也在兩路佈置勤王大軍。

    崇禎皇帝又聽取其他人的建議。

    孔貞運沒有說出辦團練,他準備用這個政策,與崇禎皇帝進行交換。

    崇禎皇帝立刻把目光看向楊嗣昌。

    楊嗣昌這段時間的表現,贏得了崇禎皇帝的信任。

    楊嗣昌看著崇禎皇帝的表情,他就知道自己必須要說一些言之有物的建議。

    模稜兩可的話,沒有辦法贏得崇禎皇帝的信任。

    “陛下,黃衣賊這次大舉進攻。

    我看黃衣賊傳單上的內容,進攻河南的黃衣賊軍隊,不到黃衣賊總兵力的一半。

    黃衣賊一定會從四川兩廣等地全面進攻大明。

    黃衣賊不是隻想侵佔某一個地區,他們是想一勞永逸,徹底拿下大明。”

    崇禎皇帝聽到楊嗣昌的分析,他就渾身一激靈。

    楊嗣昌的話,徹底揭開了他不想面對的事實。

    黃衣賊不是像遊牧民族一樣。

    準備撈一把就走,他們是要奪取大明的江山。

    黃衣賊肯定會步步蠶食,想要徹底佔領大明。

    崇禎皇帝聲音都有些顫抖,他看向楊嗣昌詢問道:“楊愛卿,你覺得朕應該怎麼應對黃衣賊。”

    楊嗣昌直言不諱的說道:“陛下,前一段時間,我認為盧象升和孫傳庭,能拖住黃衣賊一段時間。

    我們有充足的時間練兵備戰。

    現在盧象升和孫傳庭,只抵擋黃衣賊兩個月,各地的勤王大軍還沒有全部到達。

    我們根本沒有時間練兵。

    現在的官軍,別看數量眾多。

    但以往和黃衣賊的戰爭,已經證明,沒有火槍大炮的支援。

    哪怕是三四倍於黃衣賊的兵力,都沒辦法戰勝黃衣賊。

    現在的勤王大軍,只能不斷拖延黃衣賊進攻的腳步,想要擋住黃衣賊進攻,極為困難。”

    楊嗣昌說話的時候,觀察著崇禎皇帝的表情,不斷斟酌詞彙。

    看到崇禎皇帝很有耐心,聽著他講述的情況。

    楊嗣昌這才準備,說出他認為正確的選擇。

    “陛下,我認為現在只有做兩件事,才能增加我們的勝率。

    第一件事是遷都,順天府這裡已經不適合作為首都。

    黃衣賊主攻方向一定是順天府,我們現在的兵力,又沒辦法和黃衣賊抗衡。

    一旦順天府被攻下,整個大明都會崩潰。

    只有遷都,才能解決這個事情。”

    楊嗣昌知道這件事情極為困難,但他還是說了出來。

    他憑藉經驗就能判斷出來,順天府這裡已經守不住。

    哪怕是能守住黃衣賊第一波攻勢。

    但黃衣賊現在底蘊深厚,他們很快就會發起第二波攻勢,第三波攻勢。

    連綿不絕的進攻,黃衣賊可以失敗多次,但只要大明失敗一次,大明朝廷就會崩盤。

    因為大明的皇帝在順天府。

    一旦皇帝被俘虜或是身亡,對大明的打擊太過沉重。

    但遷都這件事情也極難,特別是即將面臨戰爭的時候。

    大明的傳統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土木堡之變沒有遷都,後金重兵來襲,也沒有遷都。

    現在黃衣賊來襲,未必能遷都。

    哪怕是崇禎皇帝下定決心,都未必能遷都,還要分化瓦解文官集團。

    北方出生的士紳和勳貴,他們肯定不願意遷都。

    大部分家產和土地,都在北方地區。

    讓他們放棄自己的利益,那基本不可能。

    東南出生的士紳,他們不會反對遷都。

    楊嗣昌看到崇禎皇帝猶豫不決的眼神,他就覺得遷都無望。

    朝廷有一部分官員極力反對,崇禎皇帝又無法下定決心,遷都肯定會失敗。

    崇禎皇帝猶豫片刻說道:“遷都這個事情,明天大朝會與百官商議。

    楊愛卿說的第二個方法是什麼?”

    楊嗣昌立刻說道:“只靠我們,未必能擋住黃衣賊。

    後金與黃衣賊也有血仇,我們請後金的八旗兵入關,共同抵抗黃衣賊。”

    溫體仁聽到楊嗣昌的計策,遷都他極力反對。

    但他看到崇禎皇帝有些意動,沒在乾清宮公開反對。

    準備明天大朝會,動員百官極力反對。

    現在遷都,只能遷都南方,這是東林黨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