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球的螞蟻 作品

第472章 最絕望的事就是跟德國人踢點球

當來自英國的主裁判韋伯,吹響了比賽結束的哨聲時,總共可以容納42000人的波爾多體育場內,所有的球迷都不約而同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齊齊振臂疾呼,嘶聲吶喊。

不管是德國球迷,還是瑞典球迷,他們都在為自己的球隊加油打氣。

在波爾多體育場的記分牌上,顯示著這一場比賽中兩支球隊對決的時間和比分。

左側的德國隊名字下方的數字為0,右側的瑞典隊下方的數字為……0!

而下方的時間顯示的是……120+1分鐘!

這也就代表著,瑞典隊與德國隊在這場萬眾矚目的歐洲盃四分之一決賽中,一直踢到加時賽結束,都沒能分出勝負!

這個結果,其實還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的。

在比賽之前,顯然大多數人還是認為,實力強大的世界冠軍德國隊還是會拿下瑞典,順利進入四強。

他們兩隊上一次在世界大賽相遇,是在2006世界盃的八分之一決賽中,當時德國就是以2:0輕鬆戰勝了瑞典。

但是在今天比賽的過程中,瑞典隊卻給德國隊製造了不少的麻煩。

潘毅擺出了一個4-3-1-2的三後腰陣型,對德國隊的赫迪拉+克羅斯雙後腰組合進行絞殺,讓德國隊的進攻組織變得有點亂。

而且瑞典隊的後衛線也是以防為主,不輕易上前助攻,這就讓瑞典隊的防線長期緊縮在自己的大禁區前沿。

這也讓瑞典球門前的防守密度非常大,德國隊的球一進入這一片區域,立即猶如泥牛入海,無聲無息。

就算是比賽前認為德國隊能夠輕鬆取勝的人,在看完了上半場後可能就會改變主意了。

因為瑞典的防守真的太好了!

他們這時候會想到,德國隊的進攻可能真的無法攻破瑞典隊的防守,比賽很可能進入加時賽,甚至是點球大戰。

而當比賽到了下半場,他們反而又會覺得,是不是瑞典隊更有獲勝的希望?

因為這個時候,瑞典的雙前鋒戰術開始發威。

林德洛夫開始頻頻從後場發動長傳,來尋找到前面的伊布或伊薩克,而福斯貝里也時不時地用中場的直塞球來威脅德國的後防。

伊布和伊薩克這兩個技術全面的強壯中鋒,經常互相做球,尋找著胡梅爾斯和博阿滕之間的空當。

包括兩條邊路,瑞典的鋒線雙煞也會穿插到兩邊,對赫克託和基米希進行衝擊。

只是這時候也體現出了瑞典隊三後腰戰術的一個弊端,那就是給前場提供的支援實在是太少了。

除了伊布和伊薩克,基本上就是福斯貝里會插上幫忙,而埃克達爾、韋恩布魯姆、拉爾森的主要任務就是掃蕩,並不經常參與進攻;

而兩個邊衛更是沒有潘毅的指示,就堅決不會上前!

這就導致瑞典隊在前場基本上都是以少打多。

不過伊薩克的強大沖擊力,以及伊布那無與倫比的射門技巧,還是讓瑞典隊獲得了不少的射門機會。

只是德國的門將諾伊爾也不是吃素的,一一將球撲出,力保著球門不失。

在踢到65分鐘左右的時候,勒夫進行了換人。

他用更加硬朗的施魏因斯泰格上場換下了赫迪拉,並換上了小將德拉克斯勒。

同時,勒夫也改變了戰術,開始把節奏放慢,開始追求快慢有序的穩定發揮,甚至於德國隊會主動把防線後撤,把瑞典隊放出來,再打反擊。

換人之後,德國隊的進攻開始體現出了威力。

中場中路轉移過渡,邊路推進突破,前場中路策應配合,整個進攻開始出現了更為立體化的配合套路,全面開花,遠比之前單調的破密集防守來得有效,尤其是在拉扯和尋找漏洞上。

在那之後,德國隊拉響了幾次進攻高潮,也創造了數次不錯的射門機會。

但跟過去的幾場比賽一樣,這一場比賽瑞典隊的防線一如既往的表現不錯。

奧爾松、林德洛夫、格蘭奎斯特、盧斯蒂格組成的後防線雖然進攻能力不足,但在防守上卻踢得越來越默契,讓防守也變得很牢固。

而且有埃克達爾、韋恩布魯姆、拉爾森這三個防守能力很強的後腰在前面進行保護,讓瑞典隊的防線避免直接暴露在對方的炮火下,這也大大降低了伊薩克松直接面對德國前鋒的風險。

而就算有時候戈麥斯拿到了球,他就會馬上就遇到林德洛夫和格蘭奎斯特雙保險封鎖,這也讓他很難舒服地射門,就更別提得分了。

這其實就是潘毅的策略。

那就是在九十分鐘內以防守為主,把比賽拖入加時賽!

由於在小組賽的最後一輪瑞典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再加上16強戰時避免了車馬勞頓,瑞典隊的體能相對德國來說是有優勢的。

如果能拖到加時賽,那勝利的天平自然也就會向著瑞典這一邊傾斜。

只不過,當比賽真的如潘毅所願踢到加時賽時,潘毅卻發現,這一支德國隊還真的很難被拖垮。

他們繼承了德國傳統的堅韌不拔的精神,一直咬牙在堅持,並且在技術水準上並沒有下降太多!

難怪他們可以獲得世界盃冠軍,也難怪會有“足球比賽就是雙方22人踢120分鐘,最後德國人贏得勝利的一種遊戲”的說法。

想要在意志品質上擊潰德國人,確實很難。

當然了,這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瑞典隊這場的進攻確實不太行。

由於時刻都要謹慎地防止德國隊的進攻,潘毅也一直沒有改變陣型來大舉進攻。

而在這三後腰體系的基礎上,就算瑞典想進攻,路線也是過於單一,很多時候是以中路長傳為主,效率低下。

還有就是攻防轉換和節奏的控制上也有問題。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埃克達爾。

他今天的位置是三後腰的中間,算是瑞典隊攻守轉換的樞紐,但他顯然只能完成“守”這個任務。

他的強項實際上不是強在他的優點,而是強在他的平均,他可以踢中場任何一個位置,左中右,前中後,中場的任何一個位置他都可以踢,而且都可以發揮出作用,幾乎沒有什麼他幹不了的。

可問題也恰恰是這樣,在說到大局觀和控制比賽節奏的能力上,他不如謝爾斯特倫,在說到傳球精細度上,他不如福斯貝里,但是他有這些球員所沒有的那種防守能力和出色的體能和跑動能力。

他這種類型的中場實際上很有意思,打得好的話,他可以在任何一個位置上都發揮得很出色,可一旦遇到了問題,或需要打破僵局的靈光一閃時,他很可能就不行了。

打德國實際上就暴露出了他對比賽局勢的掌控,對比賽節奏控制力上的差距。

至少在加時賽中,瑞典隊看起來是漸漸地利用體能優勢在場上佔據了主動,但卻也沒能創造出明顯的得分機會,這就是因為節奏上有問題,鋒線人員很難拿到有威脅的傳球。

其實在這個時候,往往有經驗有能力的組織者都會根據球場上的局勢進行調整節奏變化,通過左右分球,通過適當的回縮,通過故意放慢節奏等多種方式來攪亂德國隊的防守步伐,讓對手的防守失去預見性。

所有人都知道,一旦防守失去了預見性,那麼等到對手進攻的那一刻才做出反應,太慢了!

但是整個上半場,埃克達爾明顯是陷入球隊的整體節奏中,而不是掌控球隊的節奏!

潘毅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但為了保持防守的硬度,只能是讓他繼續踢這個位置。

替補席上也沒什麼人了啊!希耶馬克?萊維茨基?都差點意思。

總不能讓福斯貝里來踢後腰吧?他又不是皮爾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