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萬國來朝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份海圖的價值,此時此刻,只覺得臉上火辣辣的,似乎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扇了一萬個嘴巴子。

  朱祁鎮不禁動容,眼眸裡不由泛起了淚光。

  有了這份海圖,大明便可以正式啟動下西洋。

  從此以後,一批批的艦船,將走出國門,承載著無數人的希望,前往世界的各個角落。

  日不落帝國,從這張海圖開始。

  他紅著眼,激動地說道:“取來,朕看看!”

  懷恩已經上前,躬著身,小心翼翼地取過彭清手中的輿圖,呈到御前。

  朱祁鎮凝視著裡頭的每一根線條,從京師到天津衛,沿著大明的海岸線向南,他看到了安南,看到了呂宋,暹羅,爪哇,蘇門答臘、滿剌加,錫蘭,柯枝,古裡……一直到達遙遠的非洲大陸,就是此行的終點,木骨都束。

  在這裡,也是鄭和船隊的終點。

  彭清沒有鄭和那樣的寶船,卻能完成如此壯舉,此行之不易,讓人甚是感慨。

  看到這裡,朱祁鎮忍不住感嘆:“諸位卿家都看看吧,看看外面的天地是多麼的廣闊!”

  懷恩取過海圖,交給曹鼐,其他人紛紛湊上前來。

  大明自詡天朝上國,幅員之遼闊,足以讓人為之稱耀,可在這幅海圖在朱祁鎮面前,所有人方才得知,所謂的天朝上國,不過是屈居於一隅之地而已。

  彭清不僅標註了航線,還在沿途諸國標出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特產,一目瞭然。

  在這輿圖之下,竟還題了一行字。

  “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於海。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我國船隊戰無不勝,可用之擴大經商,制伏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

  這段文字是當初鄭和的原話,沒有人比鄭和更清楚海洋的重要性。

  可是,仁宣之後,大明國勢日漸衰落,雖然也有過重下西洋的打算,無奈有心無力,只好作罷。

  過去了這麼多年,當初鄭和的苦心,早已被人所遺忘,而如今,等到這滿朝上下重新意識到海洋的重要,再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所有人的眼眶不由得溼潤了。

  彭清卻很澹定,說道:“臣此番出海,宣慰四方,西洋諸國,無不仰慕皇上恩德,因而在回程時,他們派出了使臣前來朝貢。臣擅作主張,將三十二國使者帶來參拜皇上,他們願與我大明,世代交好!”

  三十二國!

  大殿之上,所有人都動容了。

  大家第一個反應是,彭清在騙人!

  萬國來朝,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

  雖說這所謂的國,成色是差了一點,可這東西終究還是可以貼金的。

  朱祁鎮面帶微笑,心裡已是樂了,欣喜地道:“甚好,卿家真是勞苦功高!”

  彭清趕忙回道:“臣不敢居功,此次出海,仰賴皇上聖德,以及同船上下人等盡心竭力。”

  朱祁鎮自然不相信彭清的成功來自於自己的聖德,這些話就和萬歲一樣,都是扯蛋。

  不過,他相不相信不重要,重要的是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相信。

  所以,彭清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朱祁鎮暗暗點頭。

  事實上,對於所謂的朝貢,看起來光鮮亮麗的表面背後,其實都是勾心鬥角。

  當初御駕親征土木堡,就是瓦剌人來朝貢的時候搞出來的么蛾子。

  朝貢體系在設計之初,倒是頗有大明穩固天下各國的必要,譬如元朝時,曾在朝鮮的濟州建立養馬場,而大明自然是決不允許朝鮮國的馬場養出無數良馬。

  因為戰馬乃是最珍貴的戰略物資,大明的戰馬,當然是多多益善,而藩國一旦馬多了,難免會有其他的企圖。

  因此,太祖皇帝在與朝鮮國建立朝貢體系之初,就規定清楚,朝鮮國必須按時進貢戰馬,那當初蒙元人在朝鮮國所設置的養馬場,最終成為了大明養馬之地,朝鮮國不得不如數上貢,國內卻幾乎沒有足夠的戰馬,以至於頂級的貴族也只好用牛車來代步。

  不只如此,大明朝貢體系之中,看似好像大明在吃虧,藩國獻上各國的奇珍,如倭國送上倭刀,朝鮮國進獻戰馬和人參,其他諸國,特產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