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抉擇

事到如今,楊旦已經不再隱瞞,直接開誠佈公。

朝堂上活躍的大小官員,如張益等人,全都是三楊的門生故吏。

大明以武開國,文官集團在洪武朝被朱元璋死死壓制,到了建文朝,剛剛抬頭,卻出了個靖難,朱棣的做事風格完全效仿他爹,更是讓人喘不過氣。

一直到了仁宣兩朝,文官集團在內閣三楊的帶領下,才真正開始發展壯大。

三楊之中,以楊士奇為首,然而在正統八年,出了一件事,直接讓這位五朝老臣晚節不保。

楊士奇的兒子楊稷仗著老爹是內閣首輔,在老家吉安府泰和縣橫行霸道,欺男霸女,還鬧出了人命。

雖然事情很嚴重,可是,楊士奇作為內閣首輔,想要將事情壓下來,不過是一句話的事。

問題就在於,竟然有受害的苦主繞過了當地官員,從他的老家一路殺進京城,把案子捅到了皇上面前!

這下子,事情算是徹底敗露,楊稷被錦衣衛抓進京師,鐵證如山,楊士奇也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子被斬首示眾。

管教不嚴,他這個內閣首輔也沒臉再幹下去了,從此致仕歸鄉,憂慮患病,不到一年就去和他兒子團聚了。

楊士奇隕落之後,還有另外二楊,以及他的門生故吏,仍然活躍在朝堂之上。

從資歷上來說,楊旦乃是楊溥之子,楊泰乃是楊榮之孫,兩人一個在京師,一個在江南,只需暗中將前朝士紳聯合起來,再呼應百官響應,事情就成了一半。

另一半便在於軍權,文官把持朝政,但是無法左右軍隊。

這時候突然出現了一段小插曲,都察院兩名監察御史發現了端倪,準備上書告發。

於是,楊旦心生一計,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密謀,讓那兩名監察御史下去查楊洪的虧空!

因為兵部右侍郎吳恆已經查清楚,楊洪任大同總兵官、宣府總兵官時期,以及入朝成為侍郎以後,手底下不知有多少虧空,一查一個準。

如此既能借助楊洪之手除去異己,又能將他拖下水,簡直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