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這就是新政

    于謙稍加思索,說道:“姓袁,名彬!”

    “原來是袁兄,在下黨興永,幸會!”

    于謙心念一動,問道:“黨兄是何時來到學堂的?”

    “在下本就是蔚縣人,自學堂建立之初就在了,也是學堂的第一批教職之一。”

    于謙又問道:“學堂建立之前,黨兄是做什麼營生的?”

    黨興永嘆了口氣,說道:“若是沒有知縣大人,沒有這座學堂,我估計早就餓死了吧。”

    于謙有些不解,卻也不好追問下去。

    黨興永澹澹一笑,然後開始介紹道:“這座學堂佔地二十畝,教職二十三人,其中,教書先生十六人,廚子、雜工等七人,容納孩童則有五百之多。這是縣裡規模最大的學堂,其餘的規模小一些,也有三四百人的規模,郊外的兩座大致是兩百多人的規模。”

    于謙一邊聽著,問道:“建這些學堂,花費肯定不小吧,縣裡的稅銀吃得消嗎?”

    “確實花費驚人,不過,都是商戶們籌建的,倒沒有佔用縣裡的稅銀。”

    “商賈也對教化有興趣?”

    于謙更是不解,在他心中,商賈只是一群追逐銅臭的俗人,怎會跑過來修建學堂?

    “商賈們當然有興趣,因為孩童們入學,是要繳納學費的。”

    “學費……很多嗎?”

    黨興永說道:“只說咱這個甲字號學堂,一年所收的學費,就高達五千兩,除此之外,縣裡也會發放一些補助,大抵在千兩上下。如此,就是六千兩。刨去支出,一年下來,就有三千兩銀子的純利,你說商賈為何感興趣?”

    于謙再次震驚,讀書還能賺錢?

    這是個什麼世道,瘋了吧?

    他四下打量著,書院裡頭的格局很緊湊,一個個書舍聯排而起,沒有太多的景觀,書舍等了等級,不同年級的孩子在不同的地方讀書。

    穿戴著綸巾和儒杉的教員,有的在書舍裡教授孩子們讀書,有的還在備課,或是休息。

    這一路上,他一直想不通,讀書這種高大上的事情,怎會和銅臭攪合在一起?

    “教書育人,竟然也能和商賈和銀子關聯起來,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黨興永哈哈一笑,說道:“兄臺說的不無道理,最開始,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是這麼想的,可是,後來就想通了。”

    于謙頓時投來詢問的眼光,黨興永便繼續說道:“既可以讀書育人,又能賺銀子,孩童們讀了書,學了知識,咱們做教職的賺些銀子,養家湖口,商賈們也有利可圖,一舉多得,互惠互利,何樂而不為?”

    于謙仍不理解,說道:“道理沒錯,只是,將讀書育人和銀子放在一起,總覺得不大合適。”

    黨興永問道:“兄臺此言差矣,事實上,讀書本來就理不開銀子。”

    于謙問道:“此話怎講?”

    黨興永說道:“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讀書,豈有不算賬的道理。我大明的讀書人,哪個不是家中頗有餘財,花銀子建族學,招募的乃是族中子弟,所以這花費,都在暗處。”

    于謙暗暗點頭,這番話倒不錯,家裡沒錢的,讀書……拿什麼讀?

    黨興永似乎頗有感觸,又說道:“兄臺可以想想看,若是學堂裡,都無法維持開銷,那麼那些教書先生們,豈不都餓死了?這些人,大多都是不如意的讀書人,雖有功名,卻難有作為,不事生產,家中困頓,日子並不好過。在下還記得,小時候在蒙學,那位老先生日子就過的很不好,哪怕是有人送他兩個雞蛋,他也寶貝的不得了,留到過節過年,才肯拿出來吃。”

    于謙又問道:“敢問黨兄在此,待遇幾何?”

    黨興永毫不猶豫,說道:“在下一個月的薪俸五兩,而且,學堂裡包吃住,日子倒過的去。”

    于謙暗暗感嘆,一個月五兩,一年豈不是六十兩?

    如此看來,比之某些技藝高超的匠人還要多些。

    還包吃包住,且沒有什麼負擔,足夠體面的生活了。

    這樣的生活……似乎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