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渡春風 作品

第292章 呼之欲出的身份!

    事實上後來發生的事情也證明了這位國王的前瞻性,許家一直都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衛國柱石,從未有過半點忤逆之心。

    但文王哪裡管你這些東西,反正大家都是功臣,打天下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能為子子孫孫謀求一個更好更大的利益麼。

    結果到頭來最好的東西全都落在了武王那裡,自己只跟著喝了些湯水,那怎麼行。

    所以根據知情者透露,當時的文王就秘密聯絡了很多王侯,包括一些親王,想要欲圖不軌。

    當然這件事只是傳聞,沒有確實的證據被找出來。

    但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當時的文王是有這個意思的,想要從各方面制裁武王,只不過後面都被武王一一化解。

    加上武王的特殊性無法替代,國王也從中說了很多好話。

    當時帝都城內氣氛波詭雲譎,嗅覺敏感的人都有種風雨欲來的壓抑感。

    畢竟當時文王武王就是整個玉瓊國最大的兩個實力派系,玉瓊國能坐穩今後的王朝位置,與這兩家有著千絲萬婁的密切關係。

    甚至那會兒暗地裡已經發生了不少摩擦,出現了流血事件,但都被壓了下來。

    至於後面究竟發生了哪些事情慕然就不清楚了,但有件事說出來大家有目共睹,那就是從那次商議不久後,盧家多了一項權力。

    這個權力就是後來眾所周知的一次使用鎮國劍的機會。

    為了這個承諾不會因為國王禪位導致終結或是失效,盧家能使用鎮國劍的機會,被刻錄於一塊龍骨牌上。

    只要有這塊龍骨牌在手,便可以直接越過皇室的控制,去使用鎮國劍。

    相比只能用來遏制鎮國劍的挽瀾劍,能使用一次鎮國劍的機會,明顯更划算,畢竟隨著王朝穩定,國運越來越強大,挽瀾劍可能會失去作用。

    畢竟彼此差距太大的話,很多特殊作用也會被抹平。

    估計也是考慮到這個原因,所以當時的玉瓊國國王才有魄力把挽瀾劍交給許家。

    而使用鎮國劍的機會,則明顯更勝一籌,國運越強,說明這個威懾力更大。

    哪怕玉瓊國以後衰落了,但盧家仍然安全,完全可以說是兩全其美的好處。

    總之,這個好處拿到手之後,文王偃旗息鼓了,不鬧了,滿足了,從此大家又能開開心心一起共事為國謀發展了。

    事情的大概就是如此,慕然口中的國王、武王和文王,除了武王以外,前後兩個都已經換了主人。

    不過這件事的真實性不會有錯。

    其實從後來的一些事情中也能看出來,武王一直雄立帝都威望頗高,文王府則是能和武王府並肩的存在。

    很多時候皇室對於這兩家的事情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能從輕發落都是從輕發落。

    哪怕有些時候讓皇室臉上很沒面子,但因為上面說的封賞,兩家手裡都握有強大的權柄,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聽到這裡的時候,許知塵總算明白為什麼皇室想對許家動手,卻又不敢直接動手,反而是偷偷摸摸的見不得人。

    敢情自家老爺子手上還有這樣一件寶貝呢,早知道這樣他哪裡還用躲在外面受苦。

    不過轉念一想,又冷靜下來。

    慕然說的沒錯,挽瀾劍確實強大,畢竟屬於天品法寶,而且在前朝時期屬於鎮國一類的器物,意義非凡。

    但那都是以前,隨著玉瓊國國運越來越強大,挽瀾劍還能發揮幾成威力尚未可知。

    僅憑一把能力不確定的法寶,想要掀翻皇室根本不可能。

    而且許知塵懷疑,他在家一直沒聽過老爺子說起這件事,這麼多年也從未把挽瀾劍露過面,說不定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皇室後面對許家動手動腳的,說不定就有試探的意思。

    畢竟猜測歸猜測,如果能親眼看到挽瀾劍失去作用,無疑能讓皇室卸去一條負擔。

    但在這之前,誰也不敢肯定挽瀾劍就一定沒有作用。

    畢竟那可是一件天品法寶,即使遏制鎮國劍的作用失去了,但本身的威力還在的。

    世上能有幾件天品法寶,屈指可數。

    “這些事確實稱得上皇室的秘辛,不過和你說的居心叵測好像犯不上吧。”許知塵心裡泛起波瀾,但臉上不動聲色。

    慕然笑眯眯道:“繼續聽我說嘛,還沒說完呢,事情就是從這裡開始的,當時誰都沒注意。”

    趙萱萱這時候默不作聲,說實話她心裡同樣不平靜,對這些事情也抱有同樣的好奇。

    後面慕然又說,皇室真正讓人不恥的作為。

    話說當時文王鬧出那麼大的動靜,百般刁難打壓武王府,結果都沒用,而且武王自始至終都沒有傳出一句怨言。

    全程冷靜應對,只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所以當時損失最大的一方還是武王這邊。

    按理說武王受了這麼大的委屈,完全可以和國王伸冤博取同情,結果沒有,反而國王只看到武王應對文王的針對始終處理的井井有條。

    可能也是因為這件事吧,讓國王心裡反而起了疑竇,畢竟誰碰到這種事情,肯定都會第一時間喊冤,然後出面討好處。

    但武王府不僅沒有,反而連對國王這邊都絲毫不提這件事。

    當時的玉瓊國國王心裡有點打鼓,但因為大致封賞已經確定,無法再更改,所以只能把這件事壓在心裡。

    加上自身足夠優秀,可以壓得住許家就沒有當回事。

    事情到這裡原本已經可以結束,但突然有一天,從域外來了一位使者,到帝都皇宮面見了當時的國王。

    之後也沒有出宮,在後宮住了很長一段時間。

    從此之後,國王對待許家的態度突然就變了,變得疏遠和冷漠,原本已經分劃好的一些福利,比如後代可以直接進入帝國核心機構的機會,直接被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