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橫掃高句麗

    “可惜,當時由於朕的打法過於保守,未採取直取平壤、放棄安市、先取烏骨城等建議,導致大唐未能出奇制勝,以至於拖到天氣嚴寒之時,唐軍又因糧草不濟,只得班師回朝。”

    “太宗皇帝,打法保守並非是主要原因,當時您已是大唐天子,雖有機會出奇制勝,但到底不再是曾經的天策上將,自然不能以身犯險,否則一旦被困,一些別有用心的異族必定聯合發難。”

    “當時最困難的一點,還是糧草問題。”

    秦俑隻手一揮,一副高句麗的地形圖驟然顯現。

    觀眾們定睛看去,發現大唐陸地戰線是由上而下,安市城在建安城上方,國都平壤離安市距離遙遠,在安市城和建安城的右下方。

    在平壤和建安之間,還有一座烏骨城。

    從安市和建安到平壤那一塊區域上,除去烏骨城之外,高句麗再沒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城池。

    若是打下安市城,再取建安,攻破烏骨城,唐軍便可一馬平川地直取平壤,

    況且在這張地圖上,不少地圖都打上了“x”,大唐軍隊已經和安市成對峙狀態。

    秦俑指了指安市城,說:“當年,你認為安市城險兵精,建安兵弱糧少,主張出其不意先攻建安……”

    “但大將李勣認為,越過安市攻打建安的話,高句麗軍一定會截斷唐軍糧道。”

    “太宗皇帝因此專攻安市,但安市城池過於險要,以至於久攻不下。”

    “當時,又有降將高延壽、高惠真獻策,希望陛下能放棄安市,先取烏骨城,其餘擋道小城必潰,平壤則不可守,其他大臣也大多主張如此這樣做。”

    “但長孫無忌認為,既是天子親征,萬不可冒險僥倖,應該先破安市,再取建安,才是萬全之策。”

    秦俑嘆了口氣,唉,可見當了皇帝之後親征,反而容易束手束腳。

    這場戰爭,要是大唐放開手去打,沒準真就贏了。

    出征高句麗的武將陣容有多強  ?

    李勣、李道宗,外加當時初露頭角的薛仁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