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茶米酒 作品

第192章 簡直降維打擊 5000

    來十次來上百次,總有一次砍死對面頭目,但經過上一次的追擊,張三丰已經明白對方軍中還有足夠的高層力量,實行高層對抗的話,危險就是相互的,嘗試的越多,己方的危險也就越大。

    只不過這些話沒必要說出來,反正也沒誰會選擇逃跑投降,戰鬥就是唯一的道路。

    “哎?”張三丰被火頭陀咬鐵片的聲音吸引,道,“這個東西真的好吃嗎?”

    “挺脆的,反正。”火頭陀從他布袋子裡面抓出一把來,遞給張三丰,“你要不要嚐嚐?”

    張三丰捏起一片來放進嘴裡。

    嘎~

    “嗯……”張三丰若有所思,把鐵片從嘴裡拿出來,上面有一個清晰的牙印,“沒什麼味道。咦?”

    話說到一半,張三丰和火頭陀一同偏過頭去。

    城外的密林之中,不知道多少棵大樹如同海上的波浪一般分開到兩邊,自行開拓出一條寬敞的大路,打著“隋”字大旗的軍隊,在這條大路上昂首闊步的行來。

    “隋”字大旗之外,另有“楊”“白”二旗,迎風招展,長揚不落。

    俗話說,人數上千,人山人海,人數過萬,沒邊沒沿。

    這在張三丰等人目測之中至少有十萬人左右的大軍,光是步伐統一的踩踏在地面上,都彷彿能有一種細微的震動,從極遠的地方傳到城牆下面來,讓這座城裡的人都有輕微的震動感。

    配合上劈分樹海的那種大勢,幾乎讓人誤以為見到了一群巨人,推破所有阻礙,一往無前而至。

    不過在距離張三丰他們所處這面城牆約有三里,距離玉門關約有十六里的位置,這支大軍停了下來,接著,一道彷彿裹挾著風雷紫電的身影橫空掠過,朝著城頭上落下。

    “來的好。”火頭陀雙手一攥拳頭,耳朵裡噴出兩道火焰般的氣流,就準備朝著那一風雷裹挾的人影打出去。

    “且慢。”張三丰連忙一按火頭陀,目光直視著那落在城牆上的將軍說道,“這應該是我們的援軍。”

    正說到這裡,空中撲楞楞一隻信鴿飛落下來。

    張三丰單手接住信鴿,手指一抹,就拆開了鴿子腳上的蠟丸,看到了其中宋遠橋寫到與楊玄感接觸的內容。

    因為天下百獸異變,空中有時候連麻雀都具備極強的攻擊性,縱然是武當特殊豢養的信鴿,在飛行的過程中也要躲躲藏藏,居然幾乎是與楊玄感的大軍同時抵達了張三丰的位置。

    楊玄感看著那隻信鴿,已經猜到信中內容笑道:“看來三豐真人已經知道了,也就不必我再多費唇舌了。”

    張三丰又看了一眼城外那旗幟招展的大軍,心中說不出是驚詫多一些還是欣喜多一些,霜白的壽眉動了動,嘆笑道:“想不到將軍居然真是統御萬軍的將軍,請入城一敘吧。”

    “不必。”楊玄感轉過身去眺望著玉門關的方向,笑道,“原來玉門關已然在望。”

    張三丰聽著他這話,雙眼略睜大了一些:“難道……”

    “待我驅逐了這幹異族之後,再來與三豐真人宴飲。”楊玄感說完之後,也不管張三丰和火頭陀作何反應,就飛身而去,又回到了軍中。

    雖然說大隋主世界那邊,草原上的異族已經全部臣服,一些心慕王化,守法知禮的突厥人、鐵勒人等等,若也獲得了身份憑證,則提倡與中原百姓一視同仁。

    但是楊玄感對這些草原異族實在還是沒什麼好感,剛好這邊有一大幫子可以在不違法的情況下盡情打擊的草原異族,他心裡其實還有點久違的興奮感。

    加上為了給這個世界的人們更大的震懾,楊玄感一回到軍中,就下令選擇了一種聲勢最浩大、看起來最炫目的戰法。

    首先,是三千靈符軍士兵,在白素貞的廣域心音指揮之下,各自朝著兩邊林中分散而去。

    接著,後方的十萬步卒繼續向前推進。

    三千靈符軍各就各位之後手中掐訣唸咒,碧青色的光芒,從他們身上升騰起來,穿過叢林樹木的掩蓋,如果從高空中俯瞰的話,就會發現3000個光點組成了一個類似八角法壇的圖案。

    這個時候,玉門關城頭上的鐵木真和他麾下的將領,也都已經發現了遠處那隻大軍推進的痕跡,正準備召集軍隊迎敵,忽然又看到茫茫叢林之中升起一條條纖細的光柱,相互勾連著,在高空中形成一個複雜無比的立體模型。

    這個模型無論是從上下左右前後,還是各種偏斜的角度去看,都能夠看到一張完整的符篆。

    而在這個符篆成形之後,3000個人的唸咒之聲被成倍的放大,如同恢宏的仙神道音,傳遍著方圓數十里的叢林,以及數十里外的城池,響徹在所有智慧生靈的心頭。

    “操天道、化兩儀,生陰陽、轉乾坤,應赦令。”

    “法由心生,生生不息。太乙天尊,急急如律令!”

    從崑崙的《太一拔罪斬妖護身咒》中,演化而出的拘木禁法,在白素貞為引導,3000人渾然一體的共同法壇之下,讓方圓數十里那密集到無處落腳的叢林都發出熒熒綠光,無數細小的光點從枝幹樹葉上騰飛而起,環繞著高空中那個立體模型化作一圈圈流水般的翠環。

    “萬木精魄,應咒而顯。”

    “天地無極,乾坤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