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命不易 作品

第978章 稅費調研


                 劉學民彙報的三個方面無非就是總體工作情況、目前存在的困難以及下一階段工作打算,都是老一套的模版。

  從他的彙報中,林方政還是對稅務局有了初步瞭解,得到了一些有用信息。

  第一,稅務幹部隊伍龐大,幹部管理壓力較大。局黨委班子有6個人,因為國地稅合併,全局在職幹部職工148人,設置14個內設部門,還有4個派出機構,一個分局,三個稅務所。直接參與一線稅費徵管80人,佔全局在職幹部職工的54%。國地稅合併後,即便按照總局的要求,年滿53歲的中層幹部一律一刀切退出職務,還是嚴重超編,僅一個分局,就安排了9個正股級副局長。而根據上級局的職數配備要求,必須消化現有超額人數後才能提拔新的幹部。所以縣稅務局消超壓力仍然較大,有37歲的幹部仍然是一級行政執法員,也就是最低等級的一級科員,遲遲無法提拔。再加上津補貼進一步規範,幹部待遇下降明顯,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熱情受到影響。

  第二,組織稅費收入壓力大。今年1-9月,累計完成各項稅費收入6.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收1.2億元,增長23%,完成政府目標任務8.7億元的70%。完成縣級收入1.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收5000萬元,增長35%,從時間上來看,確保了收入任務序時進度。1-9,入庫社保費1.1億元,減稅降費落地落企不打折扣,新增減稅降費1000多萬元。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政府目標任務是8.7億,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有2.9億呢。這是因為有幾個如增值稅等,是分成的,縣裡徵收入庫後,再由中央逐級按比例返還回來。所以,對於一個縣城來說,真正有意義的是縣級收入1.9億元這個數字,等同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朗新到手的錢。

  從劉學民的彙報中,林方政也聽明白了這重要的組織稅費收入工作中的難點。

  前三季度雖然階段性完成半年收入任務,但朗新縣的工業經濟發展仍是收入增長短板,下行壓力依然存在。跨區經營商貿企業所佔稅收收入比例過高,全年稅收收入存在一定程度上“虛胖”。稅源結構單一,較大規模、可持續支撐稅收穩定的企業較少,也缺乏新的、上規模的工業稅收增長點。全球性的特殊事件對經濟的影響仍未消退,從“金三”下發的數據來看,民營經濟、外資企業、採購生產的開票恢復程度嚴重落後受票程度,企業稅收增長後勁不足。實際稅源與任務計劃存在矛盾,今年稅收任務目標近9億元,而縣域實體企業實際稅源在5個億左右,總部經濟稅收達近4個億,對於一個小的縣域經濟區域來講,差距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