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概要34

 這就是歷史上首次對“三不朽”的記載,後世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孔子第31世孫。)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對德、功、言三者分別做了界定:“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這算是學術界對“三不朽”的引申解釋,不過後世對“三不朽”最簡單通俗的解釋就是,“立德”是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乃指事業功績,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見形諸語言文字,著書立說,傳於後世。


 然而皇帝這種“職業”,操控人心、平衡各方勢力的權術方是關鍵,要說“立德”的話,根本就是不可行的,看看宋襄公高舉“仁義”大旗以致國力衰敗此例子就知道了。


 而“立言”的話就更不可取了,皇帝日理萬機、協調陰陽,又如何有充足時間鑽研學問、著書立說以流傳於世呢,最多就是像明成祖朱棣命人編纂《永樂大典》、清高宗乾隆皇帝命人編纂《四庫全書》那樣,打一個擦邊球而已,但是世人盡知,此兩本鉅著並非皇帝所寫,所以也難以稱為“言不朽”了。


 所以眾多有為之君,欲想達至長生不老的“不朽”,就只能從“立功”一事著手,只要建立足以光耀後世的功業,自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看看秦始皇嬴政和西楚霸王項羽便知道,秦始皇的秦朝由於崇尚法家,儒家一直沒露頭的機會,政治上一直被法家壓制,於是後世儒家得勢,便將諸般黑水往秦始皇身上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