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概要27

 “二王三恪”這五個諸侯國,祝國被齊國所滅,薊國被燕國所滅,陳、杞兩國被楚國所滅,觀此四國,在史書中都不見多少記載,想必不曾強盛過,應該是被輕易攻滅的了。


 只唯獨宋國,在史書中留下了不少記載,甚至其餘四個國家都沒有世系可查,但是宋國的世系卻是清晰可查,而且宋國還出過孔子、墨子、莊子、惠子此四位儒家、墨家、道家、名家的代表人物,可見宋國文化底蘊之深。


 如此種種,或許是當年宋襄公即使身死,也矢志不改誓要奉行“仁義”種下的因,在其百年之後結下的果,也甚是可能。


 “二王三恪”這種制度,可謂華夏文化特有之現象,就算是以外族身份而竊神器的元、清兩個朝代,為了統治神州大地,也是奉行了這種制度。


 元朝統一中國後,元朝統治者封南宋小皇帝趙為瀛國公,雖然後來將趙送去西藏當僧人,最後還將其賜死,但也是有過奉行之舉的。


 清朝雍正之時,經多方察訪,找到時任正定知府的明朝皇室遠支朱之璉,將其封為一等延恩侯,每年俸銀610兩,俸米305石,且世襲罔替,並負責祭祀明代皇陵。


 這個延恩侯一直傳了十二任,最後一任延恩侯朱煜勳在民國建立後,取消爵位,但被委以明陵保管委員之職,由於其監守自盜,後被撤銷職務,從此明陵香火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