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概要20

 只不過一段時間過去後,孫皓就逐漸顯露出自己性格中粗暴、驕縱、暴虐、好酒色的一面,東吳上下臣民對此十分失望,當年擁立孫皓的濮陽興和張布亦頗有怨言,孫皓得知二人的怨言後,竟然沒有一絲顧念當年之情,立刻就誅殺了濮陽興和張布兩人。


 誅殺了濮陽興和張布後,孫皓更是變本加厲,國中朝中日漸混亂,終於引來了晉武帝司馬炎的注意,派軍攻伐東吳,而此時的東吳,竟然沒有一名大臣或將領肯為孫皓效死命,力保江山社稷不失的,眾人紛紛投降晉朝,於是東吳輕易被滅,孫皓只能肉袒面縛,出城投降,最後被禮送到洛陽,被司馬炎封為歸命侯,四十二歲的時候在洛陽病逝。


 可以說自孫權帶領東吳,聯合劉備勢力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後,威望空前高漲,加上軍事上先後有周瑜和魯肅兩任都督支持,東吳上下盡都聽其調遣。


 只是孫權合肥一戰失利,加上被張遼在逍遙津狠狠秀了一把後,威望打了一個對摺都不止,國中上下每每有陽奉陰違之人,而到了孫權下令呂蒙主持背刺關羽的計劃並付諸實行後,孫權的人望更是低到了一個新水平,朝中開始出現質疑及反對的聲音了,這從東吳“二宮之爭”後,孫權連太子也要流放出去就可見一斑了,正常的做法應該是殺魯王、扶太子上位的,這就證明孫權已經沒有信心完全掌控朝局了,只能兩邊各打五十大板,將此事勉強壓了下來。


 自合肥之戰,孫權領十萬大軍也無法攻下張遼七八千人防守的城池後,東吳無論朝政還是軍事,逐漸變成了一個爛泥潭,孫權縱再有雄心壯志,由於自己的力量大損,在國內世家大族及擁兵將領的掣肘下,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一切求穩,再尋求良機為東吳謀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