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嘆2021 作品

第六百三十三章 歷史車輪

事後周念通與郭靖、黃蓉談起此事,猜測那位雄才大略的一代天驕,應有多番考量,其中之一或許便是因勢利導,借用此事觀察一下中原,尤其是漢人對於蒙古的看法。

事實證明,中原的漢人,對於蒙古的侵襲存有牴觸情緒,也有動力與勇氣去對抗,山東那紅襖軍幾乎是自發的抵抗便是一個例子。

現在,或許還不是他蒙古帝國佔據整個中原,消滅各國成就偉業的好時機……

……

此事後繼尚且連綿不絕,大宋寧宗皇帝那日在金鑾殿上先是被咄咄逼人的蒙古使者嚇出一身冷汗,之後被祈王趙貴誠與賢臣真德秀解圍大喜,再之後得知蒙古狼子野心又是大怒。

他原本身體孱弱,這心境起伏過大,等下朝後回後宮又放縱了一回緩解心情,結果竟是大傷元氣,支持不住一命嗚呼,連遺詔都來不及下。

結果便被史彌遠抓住了機會。

這位大宋權臣,別看之前朝堂上被蒙古使者步步緊逼時不發一言,但此刻卻是反應迅速,直接矯詔廢太子趙竑為濟王,立祈王趙貴誠為新帝,改名趙昀。

趙昀初上位,因為得位不正,雖然之前曾有數次出彩表現,但仍然難以得到大多數朝臣支持,只得完全依賴史彌遠。

由此,史彌遠獨攬大權,竟是將大宋朝堂變成了他的一言堂,新任皇帝趙昀被其挾持彷彿傀儡一般。

一些看不慣他的忠直之士,比如之前辯斥蒙古使者的真德秀,不但沒有任何功勞,反而直接被趕出了朝堂。

至於大宋朝此時的國策,因為史彌遠的保守,自然又變成了冷眼旁觀,坐看金國與蒙古打生打死,對山東戰局更是不發一言。

他們自以為是坐看雲捲雲舒,置身事外坐收漁翁之利,實則卻是消極地等待事態往最糟糕的方向發展,毫無作為。

……

大宋朝堂那些烏煙瘴氣的東西且不必說,江湖上面更是鬧騰得沸沸揚揚。

相對於那些個人恩怨情仇,這國家間的事情顯然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