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才小喬 作品

第214章 心情是清歡的,連光陰都是愛

    內心清靜,生活才會祥和。明代醫學家徐春甫在《古今醫統大全》中曰:“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一個人在心浮氣躁時,會方寸大亂,導致舉止失常,進退無據,失去正確的判斷能力。反之,心靜則神定,會泰然自若,聽不到外界的喧囂嘈雜,為人處世就不會失於輕率。古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就是這個道理。

    人的一生,內心清靜便是最好的風雅。所謂清靜,就是要“非絲非竹而自恬適,非煙非茗而自清芬。”人的心總是搖擺不定,所以不要傾慕權勢顯赫,不要奢求榮華富貴,要做到來去無執,得失隨緣,達到“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閒”的境界。

    妄念紛紛總是魔,內心清淨即是佛。人是受情緒左右的動物,我們無法去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打造好自己的心境。不要因為別人的傷害而受到負面影響,只有管理好自己的心態,才不會讓不利的情緒成為危害別人的武器。好言一句三春暖,惡語一句六月寒,無論情緒如何變化,我們要保持內心的寧靜,待人如春風般溫暖。只有這樣和睦相處,我們才能活出了生命應有的精彩。

    妄念紛紛總是魔,內心清淨即是佛。心靜,可以化解我們心中的浮躁、焦慮與不安,讓自己時刻活在安神與喜悅之中。內心的平靜,就我們的智慧一樣,難得而又珍貴。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心靜,就會有好心情,也會有健康的體魄。心靜,不僅可以帶來家庭的美滿和諧,也可以讓你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如果你無法靜下來,你可以通過靜坐冥想,練瑜伽等方式來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和諧,這是消除浮躁不安,實現內在和諧的最好途徑。要想得到一顆平和的心,就必須每天多花點時間來進行靜思,這樣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意識和思想。

    妄念紛紛總是魔,內心清淨即是佛。做人,當“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處世,須“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捲雲舒”。一個人,內心的安寧與祥和,需要歲月的磨礪和沉澱。內心的清靜,心靈的清歡,才是真正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