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三)

    藍淵正坐在暖閣裡讀書,忽然從黑洞洞的紙窗上看到了幾絲隱約的光。他驚而站起,衣袖一拂,把蠟燭都打滅了;待開門時,太子已經站在面前了。

    “我待會兒還要去覲見父皇,”他脫下衣服來,徑直走進屋內,坐到床邊,“故而急著向先生請教。”

    藍淵聽罷,連連從門外的侍衛手上討過燈籠,掛在靠牆的木衣架上。

    “殿下請講。”

    太子立馬將身上的奏書拿了出來,放在燈籠底下:“藍侍讀,你看清楚了吧?這是廷議上聯署通過的奏書。平常都由柳鎮年他們往上報,今日卻送於我手。我初時還沾沾自喜,後來越想竟越覺得後怕,不敢隨意行事啊。”

    藍淵亦感驚疑,將奏書在手裡翻了幾翻,忽然瞪大了眼睛。

    “想到什麼了?”太子抄起燈籠,在他臉前一晃。

    “殿下,這分明是柳黨設下的緩兵之計!他們知道皇上尚在遲疑之中,所以不敢親自前往,就怕逼得皇上下不來臺;而見您與陛下有骨肉之親,縱使當著眾人的面,亦可以敘家事為託詞,暫收奏疏,不必急促決斷也。如此一來,遷延日久,鈕遠之輩便有了喘息之機。”

    “父皇……真的會這麼做?”太子把手背了起來,面帶愁容,“他老人家還要一拖再拖,難道不願意挫敗柳黨,重掌大權?”

    藍淵謹慎地回答道:“此乃殿下家事,臣子豈敢肆意猜度!不過做天子的,慎重些總為好事。”

    太子仍舊搖頭不解,重重地嘆了口氣:“我看父皇年將半百,開始犯糊塗了!邊事雖急,也並非火燒眉毛,火器什麼的真有這麼要緊?新政利國利民,這個不假,但畢竟政出柳黨,我等多少有些顧忌。他們拿著皇上的詔命賺自己的名聲,到頭來又要藉此奪我家的天下,誰能嚥下這口惡氣!我哪一步不是為江山社稷考慮,卻全然得不到父皇的回應……唉,他從來沒跟我一條心!”

    “陛下,該動身了,時候不早了!”外面的親衛大聲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