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

    書院的選拔熱熱鬧鬧進行了數日,的確也執行得不錯,選進了約二三十名人才。在朱澈等眾位大儒眼裡,這樣的成績足以令人滿意,可除了王鎮圭和他的心腹們,沒人知道選拔的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

    儘管王鎮圭的面相還算老實,但所謂人不可貌相,他心底的狡詐是附著在骨子裡的,更何況自己的立場已經不偏向書院了,必然要讓它往毀滅的道路上繼續靠近。

    王鎮圭利用手頭的權力,通過眾心腹向外界放出風聲,四處流言‘凡事去求王鹽課的,定能入書院之名冊’;於是,就有許多投機取巧之輩躍躍欲試,紛紛攜帶著名貴禮物,前往拜謁王參事。因客人的數量實在太多,王鎮圭只好一整個晝夜都坐在家中正堂上,殷勤接待來賓,以致三更半夜仍不掌燈,燈火通明。

    王鎮圭的頭腦很清楚,此時並不是大攬髒財的時機,當務之急是要完成知府的任務。故其對來訪者幾經試探,若為人蠢笨不堪,縱所送之禮如何豐厚,亦悉數斥退。

    他也是獨具慧眼,僅以一天時間,便迅速簡用了一批堪算精明的可造之材,選進書院,暫充閒職。為了更好地收攏人心,鎮圭便將所收之物全部退還,不受分文;那些後進者個個感恩戴德,自是視鎮圭為重生父母,待朱澈等就冷眼相對了。

    王鎮圭便召集他們道:“汝等前來書院充任,無非是想借此地的門路,躋身官場,上報國家而已。可咱這書院與官府終非一條路的人,日後若分道揚鑣,就是……通俗點講,上了賊船,下不來了。”

    心腹們聽他如此比喻,臉都嚇白了,都上來拱手問策,以求生存之法。

    王鎮圭眯起眼睛,淡淡說道:“這參政書院雖眼前風光,內部卻已搖搖欲墜,支撐不久了。王某深知書院專行惑民,敗壞風氣,便奮然向府臺請纓,打算裡應外合,一舉破此賊穴。到時書院一滅,諸位都有大功,封官加爵、封妻廕子,豈不是意料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