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

    孫惟高不再猶豫,徑直前往御史臺,見了章漢,二人分別坐下。

    “孫翰林,晏溫賊子如何反應?曾有懷疑?”章漢瞅得屋中無人,便急匆匆地問。

    “晏溫待我禮遇有加,談笑歡愉,對我沒有半點戒心。”孫惟高輕鬆地回答。

    “他可有說什麼話?”章漢眉目稍展,繼續問道。

    “他說已令宰相陶大人保舉我入中書議事,次日便可領受官印,將掌大權矣。藉此威名,拉攏人心,此真乃天賜良機!”孫惟高拍掌道。

    章漢聽了這話本也高興,可轉念一想,暗自躊躇:‘晏溫待斯庸不薄,如他進了中書省,恐怕……’

    “唐卿,你怎麼反倒鬱鬱不樂呢?”孫惟高見他眉頭緊鎖,目光呆滯,心下深覺奇怪。

    章漢猛省過來,慌忙捋須笑道:“沒有,一點沒有,這是個天大的好事啊。不過我看這中書省,待幾日再進無妨。”

    孫惟高扯扯衣領,頓時嚴肅起來:“章兄的意思?”

    章漢也不知該如何作答,思慮片刻,只搪塞說:“朝政皆是柳黨把持,孫翰林素無尺寸之功,一下子升到中書,定會招到四方猜忌,一舉一動都在監視之下,難免被人捕風捉影,不太好辦。不如現在名低權微,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孫惟高只嘆口氣,別的話也不說,點了點頭:“那我就聽章御史之言,先找個理由,延緩入省之期再說。”

    章漢消解了幾分擔憂,便陪著笑將孫惟高送了出去,見其走遠,便喚來身邊心腹筆吏,吩咐:“你去叫大理寺長官恭昭來,說東宮要問政,我要與他一同去議事。”

    面對晏溫如此真情實意的招攬,是個人都會害怕,更別提為了誅殺柳黨、如履薄冰的章漢了。他太恐懼孫惟高會臨陣‘變節’,鑑於這點,自己必須要留住一個後手。他找來恭昭,是有一番道理的:其一,這恭昭本宗寒門,在柳黨入京前便居此職,官道亨通,幾有青雲直上的意思;可惜柳鎮年一進城,便開始大肆封賞黨羽,朝廷要職自然輪不得外人插手了,使得他鬱鬱寡歡,這點可資利用;其二,御史臺因公事原因,與大理寺常常公文交接,府上官員下吏都混得廝熟,故也好招攬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