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二)

    “來,夏副盟,請坐。”葉永甲草草收拾了筆墨,便在他對面坐下。

    “您不常來啊,此次必有話要說。”他將一碗茶放到夏元龍手中。

    夏元龍不及飲茶,開門見山地說道:“葉大人,別嫌我冒犯,在下就挑明說罷。適才於市斬了三十餘名無辜百姓,衛先生心懷不忍,對裁冗之策躊躇不定,欲停此政。夏某和他吵了幾句,仍不能動其心志。想到葉知府曾為及民學生,故而為大計考慮,特來求之。”

    葉永甲聽罷,稍有些無精打采:“衛先生若心意已決,恐怕我是勸不住了。”

    “這話差矣。大人想想,連你這個執政南京的都去勸諫了,便說明大勢已定,不可再轉。念及舊情,他怎能不給個面子?”夏元龍道。

    葉永甲卻沉吟道:“衛先生的擔憂不無道理。此地黨爭一觸即發,若不暫且停下裁冗,我也難以自保啊。”

    夏元龍見葉永甲亦是這般想法,犯起難來;思前想後,終不可與之激辯,便繼續勸說:“如今正好令兩黨廝殺,我書院趁機收攬民心、壯大聲勢,豈不為妙?難道知府只願自身安寧乎?”

    葉永甲登時變色:“夏副盟,葉某雖說久時寄人籬下,協助亂黨,但不會讓千萬百姓在我眼底下飽受苦難!要是百姓聽說了足下的新政,恐怕絕不會慨然赴死吧!”

    夏元龍笑著搖搖頭,只得沉下心來,喝了杯茶:“夏某的良苦用心,望葉大人理解。況且衛先生若把此策撤了,二黨必將矛頭對準書院,南京更有不虞之禍,您千萬深思熟慮,不要害了及民兄……”

    最終還是這招有用,正中了葉永甲的軟肋。儘管他對馬捕役和眾百姓的死耿耿於懷,但實在敵不過夏元龍的苦苦相勸,亦是對衛懷的頗具擔憂,使得他心中冒出一個妥協的想法——試一試或未可知。

    “好吧,”葉永甲下定了決心,“為保險起見,我一面跟你去找衛先生,一面上稟朝廷,教柳黨獲知情形,作第二手準備,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