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769章滅秦齊天下一統

  怎麼能不來呢?

  這可是秦國最後的城池啊!也是趙國一統天下的最後一塊頑石啊!

  這也是華夏曆史上書寫過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城池啊!

  作為歷史的改寫者,趙括當然有義務來看看這座本該輝煌無比的城池最後的消亡。

  當然了,趙括也是為了他的下屬們而來的。

  滅秦不同其他,這份功勞實在太大,大到即便其餘諸國加起來都不足以抗衡的地步。

  即便趙括已經有心將這份功勞一分為三,但隨著義渠、函谷兩處戰場的勝利,李牧無疑又成了最大的功臣。

  雖然趙括並不害怕李牧功高蓋主,畢竟他自己在軍中的地位無可動搖。

  可問題是,漢武帝也不怕衛青功高蓋主,但架不住衛青的後代裡出了一個霍光啊。

  因此,為了避免出現李牧功蓋當朝,最好的辦法,還就是要將滅秦的這份功勞,掛到趙括自己的頭上。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趙括的到來,實際上也算是給了秦國和秦王一個臺階:如果覺得投降給趙將有些難為情的話,如今趙王來了,向趙王投降,總不會難為情吧。

  果然,隨著趙括的到來,秦國,哦不,應該說是咸陽上下道真的有些意動了起來。

  畢竟,就是趙括,用一場長平之戰,一手將秦國從山巔推下了山谷。

  史記曰:

  公元前250年春,趙圍咸陽兩月有餘,會上元時節,始皇帝括犒軍而來,親臨咸陽戰場,並修書於秦王子楚,命起自縛而降。

  秦王子楚懼始皇帝之天威,遂降。

  是日,天晴無雲,秦王子楚自縛雙臂,攜田畝黃冊並秦國文武,拜降於咸陽城東。

  始皇帝括納之。

  未已,咸陽城內忽有大火起,雖有秦人救援及時,火勢未曾擴散。

  然,秦之太廟社稷,卻毀於一旦。

  或曰,此天意絕秦之祀也。

  或曰,先王稷不忿稱臣於趙,遂縱火而自絕也。

  始皇帝聞之,不以為意,遂令秦侯子楚復起宗廟於邯鄲城內,不使嬴氏一族絕祀。

  民皆頌之。

  秦之既歸,而一統之業只餘齊國之阻隔也。

  始皇帝即令樂毅、樂間父子,各領兵五萬,分從薊北而南、淮泗而東,向齊進軍。

  往日種種,歷歷在目,當年燕軍之南下,令齊軍皆畏樂氏父子如虎。大軍所過之處,齊國城池皆望風而降。

  未一月,兩軍便會師於臨淄城下。

  行營未穩之際,齊王便命人傳來訊息:齊人願降。

  二日,齊王亦自縛而出,降於趙國。

  至此,七國之亂舞爭霸者,殊歸於一統也。

  公元前250年,小滿。

  趙王括者,登泰山而曉諭日月神明、天地生靈,曰:

  “今亂世已畢,四海歸一,民堪富足。遂改國號為:中華。

  是為天地之中,精華所在。

  定都洛城,以為天下之央!並設副都邯鄲。

  劃天下九州四十三郡百二十八縣,北起漠北草原,南至夢澤之泱,東連海之波濤,西至無邊荒漠,皆為中華之地。

  凡我九州黎民,復無趙、秦、魏、楚、燕、齊、韓之分,皆稱中華兒女。”

  因其蓋三皇五帝之功,遂去王之稱謂,命之曰:皇帝。

  又因括為皇帝之始,故名曰:始皇帝。

  史稱,曰:華始皇帝。

  麾下趙勝、呂不韋、李牧、田單、周騏、孫崮、趙韋、趙平、虞卿、趙忠等忠誠良將,皆一時之人傑。

  特於泰山之巔,建凌煙之閣,命能工巧匠造像攥文以記其功,史稱:中華開國十功臣。

  有華之一朝,百姓皆豐衣而足食,軍事更當世稱雄,或曰:中華之繁盛,至此而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