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712章做好持久戰準備


  具體來看(我知道你們算不過來,我來吧),這次的戰役,除了現在已經投入在潁川前線的十萬大軍之外,剩下的大軍大致將分作三批投入戰鬥。

  第一批援軍是來自上黨、中山和代郡三個郡。

  其中,上黨郡作為備戰前線,有著8萬戰兵和3萬屯田兵,

  而中山郡因為百里石長城防線的存在,也有2萬戰兵外加1萬屯田兵;

  至於代郡,因為九原郡已經歸附,只有2萬屯田兵;

  共計,16萬大軍,戰兵10萬借,屯田兵4萬。

  而這16萬大軍中,上黨郡空倉嶺方向留下4萬(戰兵與屯田兵各2萬),其餘12萬大軍(8萬戰兵+4萬屯田兵),全部開往潁川前線。

  其中作為糧道支點的洛城,駐戰兵4萬;餘者全數開入潁川前線的新鄭城內。

  這一批的援軍,目標只有一個,在秦軍發起進攻前抵達前線,充實前線的戰力。

  第二批援軍,則是來自邯鄲、河間、薊北、淮泗河東郡,共計五個郡。

  其中邯鄲作為都城所在,有著足足5萬精銳大軍,還有趙韋所率的三千重騎兵;

  東郡和淮泗郡,因為面臨魏國和齊國的壓力,分別有著5萬(3萬戰兵+2萬屯田兵)和4萬(2萬戰兵+2萬屯田兵)大軍。

  至於河間郡和薊北郡,則分別有著2萬大軍(戰兵和屯田兵各1萬);

  總計也就是18萬大軍,戰兵12萬,屯田兵6萬。

  這18萬大軍,並沒有全數開出。

  位於邯鄲的5萬精銳部隊只派出了兩萬人馬,剩下的三萬大軍將等待呂不韋新徵的部隊,以保證第三批的部隊仍有戰力。

  同時,在東郡和淮泗郡,還要留下5萬大軍(3萬戰兵+2萬屯田兵),以保證對齊國和魏國的軍事壓力。

  換言之,第二批派出的隊伍將在10萬上下。

  這批援軍的目標也很明確,根據秦軍的進攻節奏,適時地分兵對新鄭和洛城進行增援,以頂住秦軍第一波的最為瘋狂的進攻。

  顯然,這第二批的增援至關重要。

  而為了保證第二批的戰鬥力,趙括不僅派出了趙韋的重騎兵,更是讓李牧親自掛帥,以保證這10萬大軍能有足夠的機動性與靈活性。

  最後,也就是第三批的支援,則是由邯鄲的三萬大軍和呂不韋徵集的八萬大軍組成。

  不用說,這第三批的援軍,就是要在秦軍完成第一波的進攻後,趙軍展開反擊之用的。

  而這也將是趙括給予秦軍的最後一擊。

  從整體的軍事部署上來看,加上呂不韋所徵集的八萬大軍在內,為了此戰,趙國方面將動用五十二萬大軍。

  即便不算固守在上黨空倉嶺方向上的4萬大軍,也不算東郡和淮泗郡的五萬大軍,僅僅是潁川郡內,趙國投入的軍隊也將超過四十三萬了。

  這個恐怖的數字實際已經接近甚至是超過了長平之戰了。(駐守三郡的部隊必要情況下很明顯也會被調動起來)

  五十多萬大軍,這無疑是對趙國綜合國力的又一次巨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