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621章秦軍回援趙軍撤

  趕到宜陽城下的王齕,看著這座小城,心中也是長嘆。顯然,這城比他想象之中還要更小、更脆弱一些。

  只是,事到如今,他和秦軍也再別無選擇。

  隨即王齕便當著蒙驁的面喚來了軍需官,道:“將一半的糧秣留給蒙驁,還有箭矢、火油,能搬多少就給多少。”

  給蒙驁提供充足的糧秣和軍械,這是王齕唯一能做的了。

  稍事休整了不到半個時辰,王齕隨即帶著剩下的秦軍匆匆離開了宜陽,順著洛水而西,直插河東地區。

  小城之中,只剩下蒙驁帶著四萬步卒,仍在一刻不停地加固著城樓。

  而終於得到秦軍全員西去消息的李牧,也是終於放下了心,看著已經漸漸亮起來的天幕,李牧果斷下達了大軍輪流休息的命令。

  雖然秦軍並沒有跟預想中的那般直接全員西去回援函谷,而是在周王畿的西南角的不起眼的角落了放下了一顆釘子。

  李牧當然也能理解秦軍的不甘,也明白秦軍將領的良苦用心:留下的這座城池,作為這次東出作戰的戰果,還可以作為來年秦軍東出的橋頭堡。

  只是,區區五萬兵力,是真的不被李牧看在眼中。

  別說如今的周王畿地區趙軍有著足足二十三萬大軍,僅僅是李牧手裡的十三萬大軍,就足以將這區區五萬秦軍給圍死在那小城之中。

  用不了旬月之期,李牧就有把握攻破那座小城。

  畢竟,那小城可沒有多麼厚實的城牆。

  但,李牧卻還是選擇了按兵不動。原因很簡單,宜陽就算是給了秦軍也翻不起什麼浪花,確保秦軍主力撤離,才是如今的重中之重。

  要是因為貪圖這區區五萬秦軍,而引起秦國的反撲,趙國才是真的划不來呢!

  自然,與此同時,李牧也將秦軍西去和宜陽被佔的消息向邯鄲的趙括,以及軹城之中的廉頗將軍進行報告。

  報告給趙括自然不言而喻,打不打宜陽、怎麼打宜陽,以及周王畿之地的善後工作,都需要趙括的指示。

  至於報告給軹城中的廉頗,一方面是對戰役總指揮廉頗同志的尊重,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廉頗按照既定的計劃派出軍隊接收周王畿的地盤。

  鏖戰數月,軹城中的軍隊,顯然比自己的部隊,更有資格去接收這些城池,去感受這份榮譽。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作為最靠近秦軍的洛城,李牧所部還需要繼續監視秦軍。

  而與此同時,數只飛鴿也是從洛城飛起來,直直地就向著函谷關的方向飛去。

  不待秦軍撤回到河西郡內,進攻函谷的李牧所部,便已經消失在了函谷關外的山林之中。目標既然已經達到,自然就是撤了。

  就這樣,整個洛城—軹城—函谷會戰,終於隨著秦軍的回援,趙軍的後撤而告一段落。

  只是,戰後的秩序恢復,卻是成了另一件令人頭疼的問題。

  尤其在秦軍還在宜陽插上了一腳,就更顯得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