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611章來而不往非禮也

  不過,隨著戰爭的繼續,士卒體力的下降都是可以預見的,自然石彈被拋出的距離也會越來越近,到最後,即便是阻隔敵軍的作用也不大就是了。

  但由趙括親自改裝的投石車,卻是不一樣!雖然他的原理也並不複雜,但其威力,尤其是準度卻是高出瞭如今的拋石車不知多少。

  而它自然也在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回回砲!

  是的,就是蒙古鐵騎縱橫歐亞,砸破無數城堡、城牆、營寨,於襄陽之戰中一戰成名的,令敵軍聞風喪膽的配重式拋石機——“回回炮”。

  實際上,他的原理說出來不值一提,就是用重力替換人力。

  具體來說,就是利用槓桿原理,將原有的拋石車進行改裝。將原來靠人力拉的較長的一端變成固定的裝有重物的木箱子,而另一較短的一端則為空置,留待石彈的裝填。

  發射前先將放置石彈等的那端用絞盤或直接用人力拉下,同時用鉤子固定住,與此同時,裝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將在此時上升。

  戰鬥時,放好石彈後,解開石彈一頭的鉤鎖,放置重物的一端因為力矩的關係瞬間落下,從而將裝配的石彈順勢拋出。

  相較於人力的投石車,這樣威力巨大的拋石車,優勢是十分明顯的。

  首先,只要重物夠重,長端夠長,理論上,拋石車的攻擊範圍和攻擊威力,是能夠成倍地增加的!

  其次,是人力方面,利用絞盤和滑輪,這樣的回回砲操作起來只需要五人即可——三人壓桿,兩人裝彈。大大地節約了人力物力。

  當然,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回回砲,只需掌握好一段配重與所拋射石塊的比例,幾乎可以指哪打哪!

  雖然,這樣的算術對於大字不識幾個的秦軍將士們而言有些困難。

  但這可難不倒趙括啊!一道受力分析的物理題,再加上一道求拋物線軌跡的數學題,很容易就能得出一個關於重物、石彈和攻擊距離之間的公式。

  雖然趙括想要教會這個公式有些難度,但只要把石彈的規格大致確定,就很容易將重物和攻擊距離的數學關係列成一個表格。

  甚至這個表格也不需要太多的係數,有“短、中、長”三個距離對應關係,就已經夠用了。

  “短距”的配重,負責消滅靠近到了城牆下的攻城器械;“中距”的配重,負責阻斷和儘可能地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至於“長距”的配重,那自然就是負責消滅對方的投石車一類的遠程武器的了。

  當然,在這個基礎上還能進行微調,只要記住一個原則,加配重就射得更遠,減配重就射得更近就行了。

  作為趙括手下訓練了許久的秘密部隊,自然早已經摸透了其中的秉性了。

  既然秦軍的投石車已經悍然發動了進攻,趙軍的投石車自然也不該令其專美於前。

  看著眼前的漫天塵土,廉頗果斷下令道:“傳令砲營,立即摧毀敵方投石車。”

  “是。”周騏立即答應道。

  就像是狙擊手的首要目標,永遠是對手的狙擊手。廉頗雖然不知道什麼事狙擊手,但他顯然知道,只要把能夠威脅自己拋石車的東西處理掉,自己的拋石車,就將是無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