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114章 各損五萬戰稍止

    於是,零星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了黃昏時分,而即便秦軍已經小心翼翼,但還是被趙軍的殘兵給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戰後結算:西岸壁壘一戰,趙軍防守總兵力約五萬餘人,除了從泫氏地區突圍而出的一千五百騎兵與大約不到四千步卒之外,趁著薄霧而東逃的兵力不過寥寥千餘而已,而最終抵達故關之總數,只餘不足七千人。

    相較於趙軍的損失,他們的戰果可謂輝煌。

    秦軍兩面夾擊之下,卻依舊損兵近六萬人馬,尤其胡傷所部,因為強行登陸和冒險追擊的緣故,兩萬五千精銳,戰後已然不滿萬數。

    而這還不是司馬錯最為心疼的,卻是秦銳士的損傷,五百銳士出征,戰後一點驗,所剩不過二百二十人,半數還多的的銳士被交代在了壁壘之上。

    近乎一比一點二的戰損比,司馬錯真的很難接受這個結果。即便這個結果實際與當日秦守趙攻時候的戰損比已經很接近了,畢竟那日的秦軍可是根本沒有援軍支持的,也拿下了同樣數目的趙軍的。

    只是,那日的秦軍也沒有面對兩面夾擊的問題。

    怎麼說呢?趙軍終究還是掙了!

    但之所以趙軍能夠在兵力明顯弱勢的情況下取得如此戰果,一方面自然是要歸功於地利的緣故,但另一方面,秦軍這面的輕敵之舉,包括夾擊過程中的兩軍失配的問題,也是導致前期自身戰損頗大的原因之一。

    當然,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趙軍自主將許歷以下,皆是敢想敢打敢拼,甚至不惜以命相拼,比秦軍更豁得出去的緣故。而趙括臨時修改的軍令——只論殺敵數量,不求守住壁壘,更是壁壘守軍敢想敢打敢拼的前提保證。

    若是沒有趙括將令的修改,趙軍迫於無奈只能固守待援,許歷還敢果斷下令麾下的騎軍主動出擊嗎?麾下的將士還能打出如此精彩的配合嗎?趙軍又如何能打秦軍若干個措手不及?而最終壁壘之軍又豈能棄壁壘於不顧,專心逃命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