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螺螄雞的陸凡兄 作品

第865章 專案組的進展

  與其辦事跑斷雙腿,不如託人“打聲招呼”。在一些地方,無論多難辦的事,打過招呼,就等於開了外掛,青銅變王者,一路暢通無阻。

  “那個項目你關照關照。”“那誰的案子麻煩給通融通融。”“這個標是不是考慮一下他們公司?”

  剩下的話不用多說,懂的人自然懂,打一聲招呼很管用。

  一聲招呼,可以幫企業在競標場上“秒殺”對手。一聲招呼,“價值千金”。一聲短短的招呼,可能扯出長長的利益鏈條。一聲招呼,牽出一串糖葫蘆。“打聲招呼”,隱晦的字面下,掩藏著權錢交易的本質。

  打招呼這事兒,甚至不一定領導幹部本人開口,他們的身邊人,比如配偶、子女、司機、同學,都可能狐假虎威,借黨員幹部的影響力說情打招呼。

  “打聲招呼”,聽上去輕描淡寫,破壞力卻巨大。當“打招呼”變成了一種潛規則,人人都被裹挾其中,做事不老老實實按規定來,習慣於托熟人“打招呼”,程序和規則形同擺設,那社會還有什麼公平和秩序可言?

  而“被打招呼”的人又是怎麼想的呢?為什麼就甘於聽這一聲“招呼”?一聲招呼,破壞了上下級、同事間、政商間清清爽爽的關係,汙染政治生態,破壞公平正義。

  制度是外在,最終得靠領導幹部的內心自覺。

  王鴻濤忍不住問道:“劉書記,其它幹部,查了沒有?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替人說情、遮掩,心裡很不得勁,我想知道,他們的問題大不大?”

  劉佗考慮了下,出於穩妥、保護,沒有把實情相告,說道:“劉振國主政時一手遮天、說一不二,一把手‘失控’給秦省政治生態致命一擊。他的時代,買官賣官就完全公開化、常態化。什麼樣的一把手就吹什麼風,就會帶出什麼樣的幹部。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這是沒辦法的事。所以,有些同志迫於無奈,最後同流合汙,但能幡然醒悟,就有挽救的價值和必要。鴻濤,我在紀檢系統幹了30年,深知一句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個案子你把握大方向,具體由我處理吧!”

  王鴻濤豈能聽不出劉佗的善意?

  “劉書記,謝謝!我在想,我們手中的權力都是黨和人民賦予的,不能自覺接受監督的人,就不具備當領導幹部的起碼素質。監督是一種負擔,但更是一種愛護。

  權力應當成為一種負擔。當它是負擔時,就穩如泰山。當權力變成一種樂趣,那麼一切也就完了。多一些制度鐵籠裡的拘束,就會少一些監獄鐵窗下的痛悔。紀委的同級監督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