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龍九 作品

第384章 七月十五,鬼門大開

    夜幕降臨。

    終於在天黑前趕到了一座小鎮。

    小鎮不小。

    有酒樓,有客棧,甚至有賭坊。

    蜀人愛耍,世人皆知。

    常言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其中少不入川有兩種說法。第一是說在遠古時代,蜀川一帶在未開發之前,是蠻荒之地。蠻荒之地恰是各朝各代朝廷流放犯人的最佳地點。皇帝用此以來懲罰有重大過錯的犯人。據說,秦始皇當年就想把呂不韋流放到四川,結果呂不韋在半道就病死了。當然,呂不韋是“途中飲鴆自盡。”正因為蜀川落後,窮鄉僻壤,人們才會勸誡大家不要在年少的時候去四川,這裡信息閉塞,文化落後,想成就一番事業很難!

    第二恰恰相反,是說四川是天府之國,山川秀美,物產豐富,吃喝不愁,而且美女如雲。倘若少年入川,即使胸懷天下的偉大志向,也會在這樣的溫柔中流連忘返,樂不思歸,被消磨殆盡!從此便浪費了一身的才華和青春,平淡的走完一生,難成大事!所謂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老不出蜀則簡單多了。因四川屬盆地地貌,物產豐富,人多地博,這也造就了當地的飲食文化以及娛樂文化非常發達!人們在這裡的生存成本非常的低,生活壓力也很小,還可以悠閒地玩耍,品茶、賭博、擺龍門陣,享受“悠哉遊哉”的生活。簡直是頤養天年的天堂!

    經詢問小鎮名曰“柳樹鎮”,是射洪縣衙的駐地。

    眾人心道怪不得此鎮繁華如斯,原來縣老爺也住這兒!

    至於射洪縣的歷史可謂滔滔江水老長了,換言之,悠久。

    昔年秦惠文王滅巴、蜀兩國,設置巴、蜀兩郡。西漢遷巴、蜀郡置廣漢郡,領轄廣漢十三縣。廣漢縣和郪縣的分界線,東西以涪江和梓潼江為界,即涪江以東和梓潼江左岸地區為廣漢縣。涪江西岸和梓潼江右岸地區為郪縣。

    西漢末年,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王朝,改益州為庸部,改廣漢郡為就都,改廣漢縣為廣信縣。昔時射洪縣境分屬廣信和郪兩縣。

    東漢時劉秀掌權又恢復益州,廣漢郡,廣漢縣名,東漢末年,射洪縣境仍屬廣漢,郪兩縣。

    至三國蜀漢後主建興二年分廣漢郡四縣置東廣漢郡。郡治廣漢縣。西晉武帝太康六年廢東廣漢郡,復置廣漢郡。東晉穆帝永和三年罷德陽郡,置遂寧郡,恭帝元熙二年劉裕奪取晉王朝政權建立劉宋王朝,分廣漢郡置新城郡,郡治北伍城縣領轄北伍城,懷歸兩縣。劉宋(明帝)泰始五年改遂寧郡為東遂寧郡,郡治巴興縣。廣漢縣隸屬東遂寧郡。

    蕭梁王朝撤郪縣併入北伍城縣。新城郡領北伍城縣。到了南齊改北宕渠郡置西宕渠郡,析廣漢縣,置通泉縣。領轄廣漢,通泉兩縣。

    西魏宇文泰平蜀,恭帝二年分北伍城縣,置射江縣隸屬昌城郡。據《元和郡縣誌》記載西魏恭帝時改西宕渠郡為湧泉郡,並移郡治於湧泉縣領轄湧泉,廣魏(廣漢改名)兩縣。

    北周又改射江縣為射洪縣,射洪得名自此始!即北周之後射洪縣的縣名沿用至今。

    隋文帝開皇三年罷郡置州,湧泉郡,昌城郡被廢,改通井縣為通泉縣,並光漢縣入通泉縣。

    射洪、通泉兩縣隸屬新州。開皇十八年改新州為梓州,射洪、通泉兩縣屬梓州。煬帝大業三年罷州置郡,射洪、通泉兩縣屬新城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改新城郡為梓州,射洪、通泉兩縣屬梓州。玄宗天寶元年改梓州為梓潼郡。乾元元年復改梓潼郡為梓州。射洪,通泉兩縣隸屬未變。

    射洪縣號稱“四多縣”。

    一是鄉鎮多,有太和鎮、大榆鎮、廣興鎮、金華鎮、柳樹鎮、太乙鎮、金家鎮、復興鎮、天仙鎮、仁和鎮、青崗鎮、洋溪鎮、香山鎮、明星鎮、涪西鎮、陳古鎮、鳳來鎮、潼射鎮、曹碑鎮、官升鎮、瞿河鄉、伏河鄉、青堤鄉、雙溪鄉、文升鄉、萬林鄉、太興鄉、東嶽鄉、金鶴鄉、玉太鄉等三十多個鄉鎮。

    二是民族多。這裡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侗族、瑤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將近二十個民族分佈。

    三是人口多,共一萬三千戶,七萬人,佔遂州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