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生命所在鬥爭存(第二更)

    不可能都如此神奇,保證有原因。

    李易皺下眉頭:“只要不是傻子,都會學習。即便不識字的工匠,他們難道不學?

    做飯的廚子、拉縴的縴夫、紡線的織女、搖櫓的船工……

    人啊這一輩子一直在學,課堂上學的是需要背誦和理解的內容,屬於固定。

    受天賦、環境、營養、教育方式、生理發育程度影響……”

    李易講課,給一群人講,為什麼李家莊子的孩子都愛學習。

    整體環境就是如此,大家都學,你不學你找人玩耍沒人跟你玩兒。

    營養跟得上,有的孩子總走神,營養攝入不夠。

    還有的環境屬於父母總吵架,孩子每天生活在壓抑的狀態下。

    父母吵完架,看到孩子不寫作業,又過來發洩。

    孩子哪有心思學習和寫作業啊,一直在聽父母在那吵,甚至還會打起來。

    轉過頭來又找到自己,自己寫什麼?學什麼?

    家長還說:你別管我們,你學你的,你總盯著我們幹啥?大人的事情不影響你,明白不?

    而蛋白質和脂肪攝入不足,聽講的時候保證溜號,人的記憶和思考,需要熱量供給。

    還有的孩子身體發育晚,理解能力差。

    很多人都是孩子的時候想不明白的事情,隨著年歲增長,發現居然是這種邏輯。

    教育方式佔比同樣重,不然好的學校學生為什麼學習好?

    同樣一節課的內容,有的教師講完,學生:啊,原來是這樣,懂啦!

    有的教師講完,學生:呃~那個……聽明白了,就是……回家寫作業。

    李家莊子,李易把這些問題全給解決了。

    理解能力差,說明思考不夠,儘量多做一些遊戲,讓孩子們多多思考的遊戲。

    營養方面整個天下找不到第二家,什麼吃食都不缺。

    家庭的環境,父母要是敢那麼吵架和打架,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雙方都太過自我。

    任何的爭執,都是自身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一些利益方面的事情,自己不可以妥協,利益更多體現在話語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