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心懷大唐居高德(第二更)

    “有電話線之後,李家莊子的學子可以往外派,到各地收集信息,打電話回來,我幫忙想辦法。”

    李易在剝大蒜,大唐流行吃大蒜,吃什麼都要吃個大蒜,生吃。

    吃麵的話,吃蒜李易能吃幾瓣,平時不怎麼吃生蒜。

    眼下京兆府的百姓日子跟其他地方不屬於同一個層次,周圍的地區,隨著距離變遠,享受到的福利逐漸下降。

    李易屬於心有餘而力不足,除非他親自到一個個縣去看。

    等有電話,交流起來方便,想辦法叫各地的百姓生活質量提高一點。

    李易知道大唐的百姓有多勤勞和節儉,哪怕一天給一戶百姓多賺一錢,對於貧困的地方百姓來講,可能是一個人一倍的收入。

    他們一人一天或許就賺一錢,一家五個勞動力,賺五錢,多一錢相當於百分之二十。

    “小易說得對。”畢構此時沒敢說你打電話收你電話費的話。

    他對現在的面比較感興趣,好吃,天熱,站臺有棚子,鐵路上空曠,熱空氣緩慢流動,有棚子一樣熱。

    吃一口過了井水的面,再嚼嚼臊子,咬五分之一瓣大蒜,幸福就在此刻。

    李隆基夾起碟子中放的醬黃瓜,又叫醬瓜子,把黃瓜放在醬缸裡醃製。

    其他的豇豆也能醃製,醃製好後由於大醬中存在穀氨酸,吃著香。

    缺點在於大醬醃製完這些東西后,自己的味道變差,一般用來做大醬湯,反正做肉醬雞蛋醬是不行了。

    “易弟,山區百姓的窮是受地形限制,想叫他們增加收入,難度頗大。”

    李隆基喝一口沒倒乾淨的麵碗裡的井水,言及民生艱難之處。

    “乾旱地區是此類情況,改變難,需要打井和建蓄水池。

    今年給關內道修蓄水池,井打過去了,一直穿過沙漠,順便還有更多的坎井在修。

    尤其在安西節度使的位置,坎井管用,咱們提供工具,百姓自己抽空兒就會挖一挖。

    關內的位置,更應該採取水泥修建的池子蓄水的方式,上面搭木頭架子,蓋草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