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1295章 養魚不食吐蕃喜(第一更)

    天黑,水下失去光亮。



    百姓們吃魚,不止是黑魚,其他的大魚也吃。



    胖頭魚、鯉魚,皆捉。



    它們個頭大,也吃小魚小蝦,不利於地下湖養魚。



    洞口被擴大,下大孔的拖兜網,燈一點亮,魚群游過來,用絞盤綁粗繩子收網。



    這就是冬捕,只不過未曾穿竿,穿竿的那種用掛網。



    每收上來一網,百姓便高興地把大魚撿出來扔到一邊。



    有人收拾,魚內臟和魚鱗都不扔。



    光線進入的位置確定,湖的出水口也知道了。



    剩下的事情屬於養殖方面的,李易要在池塘旁邊建魚塘。



    魚塘養殖小魚苗,冬天之前放到池塘中,天一冷,進地下湖。



    “需要大量飼養紅蟲,用糞便養,再投進去餵魚,水中含有礦物質,不用額外施其他的肥。”



    李易在權衡人的飲用和魚的飼養,最終選擇後者。



    百姓可以喝別的水,燒開了的河水和井水都行。



    魚肉和其他的肉有相同的地方及不同之處,同樣含蛋白質與脂肪。



    紅蟲指得是搖蚊幼蟲,搖蚊對植物有傷害,卻不吸血。



    李成器在吃生魚片,切得薄薄的。



    他看李易不吃,很不禮貌地吧嗒下嘴兒:“往後當地百姓就有許多魚吃了。”



    李易在吃紅燒鯉魚,放了新的東西,啤酒。



    啤酒花,即蛇麻草從安西節度使那裡拿過來種植,現在數量夠了,開始用以製作啤酒。



    蛇麻草的苦味可以把魚的腥味給壓制下去,比黃酒好。



    嚥下嘴裡的魚肉,李易出聲:“當地尋常百姓吃不到,當地百姓可以製作大量的運輸工具,比如……”



    李易說他的安排,泉水養魚,宣傳一下,專門給有錢的人吃。



    長安都能運過去,大木通,放上魚食,再人工往裡打氣兒。



    一條三斤的鯉魚賣一百錢貴不貴?要維護好品牌。



    “賺了錢,就回來為當地百姓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池塘歸屬弘農縣,我打算與弘農籍貫的百姓合作。”



    李易講另一種模式,他不與弘農縣衙門合作。



    改成百姓,百姓有分紅,平時百姓幫忙維護和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