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1059章 重疾之始因一點(第四更)

    “我去熱一下。”李易鬱悶地端著海螺去回鍋。



    之前煮完翻炒幾下就完事,現在涼了,要用油爆。



    十幾秒就翻出來,時間長了咬不動。



    李成器跟著去,他就願意看李易做菜,特別認真,動作還協調,關鍵是做的菜好吃。



    “好了,回去先不聊了,吃完再說。”李易端盤子。



    “你再給我炸幾串兒燜子,不要那種炒的。”李成器看到有小孩子在吃燜子。



    他說的炒燜子是指黑燜子,李易那個時候濱城的燜子,還有河北等地的。



    不一樣,用的澱粉和配料不同。



    正常自己家做燜子就是黑燜子,所謂的黑不是真的黑,是不透明,顏色發暗。



    但東北不算濱城,是指遼寧更北邊的燜子,是人家香腸廠出品的。



    那個燜子更白一點,用的是製作香腸的尾料勾兌。



    李家莊子就製作香腸,製作出來的燜子有好幾種,炸著吃的那種就是香腸尾料。



    李易沒有地域歧視,因為他以前的買賣很多地方都有,誰歧視誰呀?



    但他更喜歡哈爾濱那裡的香腸尾料方法制作的燜子,小時候吃是幾分錢一斤。



    後來一毛多,兩毛多……一元二,再貴的時候他們經歷過,已經到大唐了。



    指的是批發價,他一般買燒烤什麼的從來不點燜子和豆皮。



    因為燜子一元多一斤,豆皮不到三元一斤,去農貿市場買。



    然後一斤燜子能夠賣三十多元,一斤豆皮能賣四十多元,他就吃肉串兒,肉串兒。



    肉串有好多種,一種是鐵絲串兒,一斤穿二百個,只能油炸,油炸之後肉的體積變大。



    一種一斤穿四十串,一種穿二十串。



    後來都變成了二斤肉穿三十個串,烤的就顯得小,油炸的就顯得大一圈。



    說白了就是油炸的肉比烤的肉,看上去更大。



    炒菜的時候,看廚師把肉片得透明,然後切的絲感覺比頭髮絲粗幾倍而已,用澱粉、料酒抓一抓,下油鍋滑開,馬上就變大了。



    烤是縮水,炸是膨脹。



    李易就給李成器炸燜子和小肉串,他沒那麼多捆綁用的細鐵絲,用細竹籤子穿。



    “易弟,為何你莊子的很多肉串很小?”李成器看著,感覺吃著不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