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927章 成本同樣平逆差(第三更)

    畢構從頭聽到尾,端著玻璃杯,愣愣地看著李易,一言不發。



    他聽懂了,大唐沒有斷了陸路上的絲綢之路的時候,就是用技術去跟西域那裡換東西。



    絲綢、茶葉,換回來珍貴的東西。



    聽了李易的講解,他明白了這叫系統理論,歸納好了。



    比單純地覺得自己的東西好,別人需要可強了無數倍。



    畢構曉得了,為什麼是這樣,多賺的錢從哪裡來,原來是技術附加值。



    過了好一會兒,李易那邊開始續水了,畢構才出聲:“我們大唐一直在佔便宜?”



    “那可不一定。”李易擺手:“除了技術附加值,還有人力成本,莊戶幹一個時辰活和百姓幹一個時辰不一樣。”



    李易又開始為畢構講人力成本,大唐百姓幹一天活,三十錢的工錢。



    倭國百姓幹一天活兒,相當於大唐五錢的工錢。



    倭國的百姓並沒有賠,倭國的朝廷同樣不賠。



    他們得到了其本身需要的大唐商品,付出的是正常的勞作成本。



    大唐的鐵器質量比倭國的質量好,倭國購買後,用來製造勞動工具,提升勞動效率。



    大唐百姓割豬草餵豬,山地放養雞吃東西,賣的時候是一個價格,加上了人力成本。



    倭國人力成本地,同樣餵豬和養雞,把豬和雞送到大唐來賣,獲得好東西就彌補了貿易逆差的損失。



    倭國的銅錢在本國的購買力不如拿到大唐買的東西多,只要倭國願意承受礦產資源流失,其還是賺的。



    “這般複雜嗎?”畢構放下杯子,用雙手搓臉。



    他感覺自己的幾十年白活了,自己當宰輔,能玩的東西李易都會玩兒。



    李易玩的東西,自己聽了傻眼。



    本以為自己身為宰相是個棋手,結果李易以天下為棋盤在佈局。



    “挺簡單,還有更復雜的呢。後期能夠把大唐國內的經濟壓力轉嫁出去。”



    李易搖頭,這才哪到哪呀,學吧。



    畢構眼睛看著漂浮在水面上的羅漢果:“通過如此的貿易,最大的收穫是低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