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864章 人心不變有平臺(第四更)

    畢構慢悠悠泡了壺茶:“路上的錢給誰了?驛卒拿了錢難道不花?牲畜吃料,牲畜在哪養著它們不吃飯?總歸是要用。”



    他覺得兩個人突然變傻了,什麼就花在路上?



    “可是……”蘇頲想想,發現畢構沒說錯。



    路費是驛卒賺去了,牲畜養著就得吃料。



    “還能收稅,然否?”宋璟提到關鍵的問題。



    “然,另有額外的利潤,未分配出去的利潤,用來修路。



    十里一驛,只要那個驛站多賺錢,修十里路的錢就有了。



    有的驛站多賺,有的驛站少賺,額外利潤,統一調配,給少賺的驛站補貼修路錢。”



    畢構自己想到了,不用再問李易。



    而修路,有利於商人運輸貨物,沒有驛站快,卻是主要運輸力量。



    如此朝廷省下一筆修路的錢,可用在其他地方。



    宋璟沒想到畢構去一趟,又搞出來大事情了,他嘆口氣:“李易還是在推商業。”



    “不,小易是在幫百姓互通有無。東西爛在地裡好,還是賣錢好?”畢構不承認李易是為了錢。



    若是說他,他覺得自己可以為了錢,李易又不能從中賺到多少錢。



    “隆擇可想過商人到地方壓價收購,再到別處高價出售?



    若當地百姓不願意以低價賣給商人,商人就不收了,東西還是會爛在地裡和樹上。”



    蘇頲說出來曾經李易那個時候的實際情況。



    別看這裡是大唐,大唐一樣知道人性和人心。



    畢構愣了,愁,指望商人不追求利潤,就跟希望馬不吃草還能跑一樣。



    宋璟笑了:“李易早打算好了,那不是有商行麼,商行他控制。



    如某個地方的野果子,商人收購一錢要買十斤,辛苦採摘的百姓想一錢兩斤賣掉。



    商人不同意,正常來說,野果子要麼爛了,要麼以十斤一錢的價格賣給商人。



    李易的商行可以先問長安百姓要不要賣,一斤三錢。



    長安百姓若買,地方上的商行用一錢兩斤來收。



    再走驛站,以更快的速度送到長安百姓手中,想壓價的商人還能壓?”



    宋璟說的是平臺的作用,跟李易那時的網絡銷售平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