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771章 地方朝廷成一盤

    “殺?”李隆基還是猶豫,尤其是朝堂上的大臣,總見面,說少要殺,感覺下不去手。



    一般都是通過頻繁調動,折騰,然後對方挺不住就死了。



    如此一來,感覺是對方的問題,調動你你就死了,跟朕無關啊。



    “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鎮社稷。”



    李易堅持,他太知道官員的問題了,他就沒少行賄和幫官員收拾政敵。



    那手段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醫藥系統‘自殺’的人比別的系統多。



    像跳樓的,最後搶救的時候說‘我不想要,可不敢不要’,這個還有人一頓分析。



    其實人家說的是‘我不想跳,可不敢不跳’,為什麼傳出來說的是‘要’,而不是‘跳’,呵呵!



    殺人而已,李易習慣了,按照法律,以前的他被槍斃個三五回,一點不冤枉。



    這輩子他決定做好人,那麼官員要不要殺的問題就簡單了。



    他殺人沒有心理負擔,親自動手都可以。



    “地方官畢竟還是不好殺,有的是招募的。”李隆基說起另一個問題。



    “地方招募,應該給朝廷報,然後由朝廷出錢養,而不是地方主官以自己的身份來養。”



    李易順著說起大唐的地方官,尤其是邊境的地方,刺史了、節度使了、都督了。



    他們自己找人幹活,錢呢,從當地出,不經過朝廷。



    被招的人只記掛著主官的好,未把朝廷放在第一位。



    歷史上的杜甫就被招過,去幫忙處理事情。



    杜甫幹活的時候希望環境配合他,而不是他去適應和改變環境。



    人家拉幫結派,他不去,就受到排擠,幹著幹著不想幹了,要辭職,後來人家沒辦法,讓他回家,但依舊給好處。



    等那人死了,杜甫就沒有人欣賞了,日子過得苦。



    給人的感覺是杜甫的一生就是苦悶的一生,考科舉不順利,李林甫把那一次的科舉成績全取消了。



    然後干謁也不順利,整天在長安蹉跎,沒有門路,孩子在家裡死了。



    說是餓死的,其實不可能,是病死的。